bwang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452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ESD(6)

已有 13434 次阅读| 2006-8-26 09:57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第六章 互補式金氧半積體電路之靜電放電防護技術

  在前面的章節中,已就積體電路的靜電放電防護,做

一基本性的概念教導。在本章中,將就靜電放電防護設計

做技術專業上的進一步說明,以利從事積體電路工作者,

得以改善其 IC對靜電放電(ESD)的可靠度問題。

6.1 前言

  CMOS製程演進與ESD(HBM)耐壓能力的關係顯示於

圖6.1-1(a)與圖6.1-1(b)中,該圖是美國IBM公司研究人員

在1993年發表的論文中所提到的。在先進的CMOS製程中

,MOS元件都做有LDD (Lightly-Doped Drain)結構,在國內

0.35微米的製程中已開始使用Silicided diffusion在MOS元件

的擴散層(diffusion)上,以降低MOS元件在汲極與源極端的

雜散串聯電阻,;另外,為了降低MOS元件在闡極(Gate)

上的雜散串聯電阻,會有Polycide的使用;在某些更先進的

製程中,Silicided diffusion與Polycide會在製程同一步驟中一

起做,而取名叫"Salicide"製程;此外,隨著MOS元件縮小

化,VDD電壓源的下降,MOS元件的闡極薄氧化層(Gate

Oxide)越來越薄;這些先進製程上的改進可大幅提昇

CMOS IC內部電路的運算速度、集積度、以及可靠度。

  但是這些先進製程卻留下一個最大的不良後遺症,就

是用這些先進製程製做的CMOS IC很容易就被ESD所破壞

,這引發了IC產品可靠度問題。而靜電存在世界上的每一

環境之中,因此CMOS IC在量產中以及使用中都必需要注

意ESD對CMOS IC的破壞。為了提昇先進製程下之CMOS

IC對ESD的防護能力,近幾年來各種研究正熱烈地進行中

,陸續有一些創新性的做法發表以及專利申請,本章節乃

摘取幾種比較實用的技術加以說明。


圖6.1-1(a)


圖6.1-1(b)

6.2 製程上(Process Level)的改進方法

  在製程上為加強深次微米CMOS IC的ESD防護能力,

目前發展出兩種製程技術以應用於量產製程中。

6.2.1 ESD-Implant Process(防靜電放電佈植製程)

  在圖6.2-1中,顯示出兩種不同的NMOS元件結構,在

左半邊的是次微米製程下的標準元件結構,擁有LDD的汲

極(Drain)及源極(Source),此LDD是用來減低MOS之汲極端

在通道(channel)下的電場強度分佈,以克服因熱載子效應(

Hot carrier effect)所造成的I-V特性因使長時間用而漂移的問

題。但這個LDD結構做在MOS元件通道(channel)的兩端,

LDD的深度(junction depth)只有約0.02μm,這等效在汲極與

源極的兩端形成了兩個"尖端",ESD放電作用類似於雷擊,

"尖端放電"的現象便容易發生在LDD這個尖端結構上,當這

種LDD元件用於輸出級(output buffer),NMOS元件很容易便

被ESD所破壞,即使NMOS元件在輸出設計中擁有很大的尺

寸(W/L),其ESD防護能力在HBM測試下仍常低於1000伏特


圖6.2-1

  為了克服因LDD結構所帶來ESD防護能力下降的問題

,製程上便發展出ESD-Implant Process,其概念乃是在同一

CMOS製程中,做出兩種不同的NMOS元件,一種是給內

部電路用,具有LDD結構的NMOS元件,另一種是給I/O(

輸入/輸出)用,但不具有LDD結構的NMOS元件。要把這兩

種元件結構合併在同一製程中,便需要在原先的製程中再

加入一層ESD-Implant用的Mask(光罩),利用此ESD-Implant

Mask再加上一些額外的製程處理步驟,便可在同一製程中

做出不同的NMOS元件。由於用ESD-Implant Mask做出的元

件不具有LDD的結構,其結構像傳統long-channel的製程所

做出的元件,故其像早期的NMOS元件一樣,能擁有較高

的ESD防護能力。利用ESD-Implant Process做出來的NMOS

元件擁有較深的接面深度(Junction Depth),故其會有較嚴

重的橫向擴散作用,這導致利用ESD-Implant Process做的

NMOS元件不能用太短的channel length(L)。例如,在一

0.6μm的CMOS製程下,ESD-Implant Process的NMOS元件

最小通道長度L是1.4μm。

  另外,用ESD-Implant Process做的NMOS元件與LDD結

構的NMOS元件不同,故需要額外的處理及設計來抽取這

種ESD-Implant NMOS元件的SPICE參數,以利電路模擬與

設計工作的進行。雖然ESD-Implant的NMOS元件會增加製

程處理上的步驟,增加通道長度L,增加元件參數抽取上

的處理,但這些成本上的增加卻可換來CMOS IC在ESD防

護能力上的有效提昇。例如圖6.2-1所示,在相同channel

width (W=300μm)情形下,LDD結構的NMOS元件,其ESD

防護能力只有約1000V(HBM);但ESD-Implant的NMOS元

件,其ESD防護能力可提昇到4000V。

  此外,有另一種ESD-Implant的做法,如圖6.2-2所示,

把一濃摻雜濃度硼(P型)打入在contact正下方N型diffusion與

P-substrate接觸面之間,以降低該接面的崩潰電壓,例如

在一0.35微米的製程中,可把原先約~8V的接面崩潰電壓

降低到約 ~6V。因為該接面具有較低的崩潰電壓,當靜電

放電出現在該NMOS元件的汲極(drain)時,靜電放電電流

便會先由該低崩潰電壓的接面放電,因此該NMOS元件汲

極端的LDD結構不會因靜電尖端放電的現象而先被靜電損

傷。利用這種做法,NMOS元件仍可保有LDD結構,因此

該NMOS元件仍可使用較短通道的channel length,而且該

NMOS元件的SPICE參數跟其他的NMOS元件相同,除了

接面崩潰電壓之外,不必另外抽取這種ESD-Implant的

NMOS元件的SPICE參數。


圖6.2-2

6.2.2 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 Process (金屬矽化物擴散層分隔製程)

  Silicided diffusion的主要目的在降低MOS元件在汲極與

源極端的串聯雜散電阻Rd及Rs,在一沒有silicided diffusion

的CMOS製程下,N+ diffusion的阻值約30~40Ω/□,但在有

silicded diffusion的先進製程下,其阻值下降到約1~3Ω/□,

由於擴散層的Sheet Resistance大幅降低,使得MOS元件的操

作速度可以有效地提昇,因而使CMOS技術可以做到更高頻

率的應用。silicided diffusion技術在0.35μm(含)以下的CMOS

製程中已屬於標準配備。

  但當有silicided diffusion的MOS元件被用來做輸出級的

元件時,由於其Rd與Rs都很小,ESD電流很容易便經由

PAD傳導到MOS元件的LDD結構,一下子就因LDD做"尖端

放電"而把MOS元件破壞掉,因此在0.35μm製程的MOS元

件,其ESD防護能力更大幅度地下滑,畫製再大尺寸(W/L)

的元件當輸出級也無法有效地提昇其ESD防護能力。為了

提昇輸出級的ESD防護能力,在製程上發展出Silicided-

Diffusion Blocking的製程技術,其概念乃把輸出級用的

NMOS元件中的silicided diffusion去除,使其汲極與源極的

sheet Resistance回復到30~40Ω/□的阻值,因而使MOS元件

具有較高的Rd與Rs,較大的Rd與Rs可以有效地提昇MOS元

件對ESD的防護能力。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在製程上需要

多用一層光罩來定義出silicided diffusion blocking的區域,

如圖6.2-3所示。實驗數據顯示,channel width W=300μm

的NMOS元件在silicided diffusion製程下(含LDD結構),其

HBM的ESD耐壓度低於1000V,但若使用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的技術,在相同channel width下(含LDD結構),其

ESD耐壓度可提昇到約4000V,這顯示了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 Process用在I/O元件上對ESD防護能力的提昇作用

。雖然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技術對ESD防護能力有所

提昇,但除了增加製程複雜度之外,亦會因Silicided-

diffusion的Blocking處理過程而容易造成污染的問題,這會

造成低良率(low yield)的問題,因此在製程處理上需要更精

細的技術控制。

圖6.2-3

  當然,亦可在有silicided diffusion的製程上,同時利用

ESD-Implant技術去掉LDD結構,再用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技術去除輸出級MOS元件的Silicided diffusion,這

樣更可以大幅提昇CMOS IC輸出級的ESD防護能力,但其

相對地在製程處理上的步驟及製造成本也會增加。

  除了利用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技術來去除輸出級

NMOS的silicided diffusion之外,另有一種高明的技巧可達

到相同的功效而不需要用到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的製

程處理。圖6.2-4顯示了這種利用N-well來達到Silicided-

diffusion Blocking的作用。在圖6.2-4中,其汲極(Drain)的N

+ diffusion是斷開的,位於中央中間的N+ diffusion利用

contact連接出去當汲極端,而斷開的區域(Field-oxide區域)

利用N-well結構把這中間的N+ diffusion連接到MOS通道的

汲極N+diffusion去。這N-well的作用等效是個電阻作用,

用來限制ESD放電的瞬間峰值電流;另外在contact下方包

有N-well結構,更可防止因ESD電流造成contact spiking而使

汲極與P-substrate短路的現象。利用這種N-well電阻的作法

,只要在佈局(layout)時把汲極的N+ diffusion斷開,再畫上

N-well做適當的連接即可達成,不需要用到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的額外光罩及製程處理程序。利用佈局上控制Field

-Oxide區域的spacing,即可做出不同大小的N-well電阻。這

N-well電阻會影到輸出級的推動能力,但只要稍微加大輸出

級的元件尺寸(W/L)即可適度地回復其正常的推動能力,而

達到實用且省錢的最佳效果。


圖6.2-4

6.3 元件上(Device Level)的改進方法

  本節介紹一種特殊的CMOS元件結構叫做LVTSCR(Low

-Voltage Triggering SCR,低電壓觸發矽控整流器),此

LVTSCR元件在單位佈局面積下具有最高的ESD防護能力。

在CMOS IC的ESD防護能力因製程先進發展而大幅下降的今

日,LVTSCR元件在ESD防護上的角色日益重要,利用這種

特殊元件,CMOS IC的ESD防護能力能夠在只佔用到較小的

佈局面積下即可有效地被大幅提昇,而不需要用到上一節

所述的那些製程上的額外處理。

6.3.1 LVTSCR元件

  SCR的元件結構題示在圖6.3-1中,SCR元件就是

P-N-P-N四層半導體結構的組成。在圖6.3-1,此四層結構

依序為P+ diffusion、N-well、P-substrate、N+ diffusion。這

個四層結構也就是導致CMOS Latchup(鎖住效應)問題的相

同結構。但在ESD防護能力上,這SCR結構有特殊明顯的

優秀能力,其能在最小的佈局面積下,提供最高的ESD防

護能力。但若只是上述的四層結構,如此的SCR元件其起

始導通電壓等效於CMOS製程下N-well與P-substrate的接面

崩潰電壓。由於N-well具有較低的摻雜濃度,因此其接面

崩潰電壓高達30~50V(依製程而定),具有如此高的接面崩

潰電壓,使得SCR元件在ESD防護設計上需要再加上第二

級保護電路。這第二級ESD保護電路的目的在提供ESD防

護能力,當SCR元件尚未導通之前。因SCR元件要到30V

才導通,在ESD電壓尚未昇到30V之前,此SCR元件是關

閉的,這時SCR元件所要保護的內部電路可能早就被ESD

電壓所破壞了,因此需要加入第二級保護電路來先保護內

部電路。利用適當的設計,在第二級保護電路未被ESD破

壞之前,SCR元件能夠被觸發導通來排放ESD電流,只要

SCR元件一導通,其低的握住電壓(Holding Voltage)便會拑

制住ESD電壓在很低的電壓準位,因此內部電路可以有效

地被這個SCR元件所保護住。但是第二級保護電路需要正

確的設計才能夠達到上述的目的,另外,這第二級保護電

路會佔用額外的佈局面積,這使得在pad附近的Layout會變

得較複雜。


圖6.3-1

  為了改善SCR元件需要另加第二級ESD保護電路的困

擾,LVTSCR元件在SCR元件結構中結合了一個short-

channel的NMOS元件,其結構圖如圖6.3-2所示。利用一個

NMOS的汲極橫跨做在N-well與P-substrate的接面上,這可

以使SCR元件的起始導通電壓下降到等效於short-channel

NMOS元件的驟回崩潰電壓(snapback breakdown voltage),

約10~15V左右。這使得LVTSCR元件不需要額外的第二級

ESD防護電路便可以有效地保護內部電路。LVTSCR元件

的導通乃是利用當其內嵌的short-channel NMOS元件發生

驟回崩潰時,引發電流自其汲極流向P-substrate,這會引

起電流自N-well流向P-substrate,也因而觸發了SCR元件的

導通。為了防止LVTSCR元件在CMOS IC正常工作情形下

會被導通,其內含的short-channel NMOS元件之閘極(gate)

必須要連接到地去,以保持該NMOS元件是關閉的。


圖6.3-2

  LVTSCR元件的發明,使得CMOS IC在深次微米製程

技術下的ESD防護能力得以大幅提昇又不需要額外的製程

處理步驟及光罩,但其缺點是不容易設計,要有一定的經

驗才能夠充份發揮這個原本是缺點(造成CMOS Latchup問

題)的寄生元件成為ESD防護上的優異元件。

6.3.2 互補式LVTSCR元件的設計

  在第二章中,已提到ESD測試的各種標準,對一

CMOS IC之輸入腳或輸出腳而言,有四種不同的的ESD放

電測試組合,其中以PS-mode及ND-mode最易導致IC損傷。

在先前的設計中,LVTSCR元件只被安排在PAD到VSS的放

電路徑上,也就是該LVTSCR元件只被用來提昇PS-mode的

ESD防護能力,但該輸入或輸出腳的ESD耐壓度是以四個

ESD放電測試組合模式下最低的耐壓值為判定值,故在先

前的設計中仍欠缺了ND-mode的ESD防護能力的提昇。

  在圖6.3-3中顯示了一種互補式LVTSCR的靜電放電防

護電路。在該電路中,有兩個LVTSCR元件,其中

LVTSCR2被安排在PAD到VSS之間用來防護PS-mode的ESD

放電,此LVTSCR2是在SCR元件中內嵌一NMOS元件而成

的;另外有一LVTSCR1元件被安排在PAD到VDD之間,用

來防護ND-mode的ESD放電,此LVTSCR1元件是在SCR元

件內嵌一PMOS元件而成的。這LVTSCR1與LVTSCR2正好

形成互補式的(Complementary)的結構,可以有效地提昇該

PAD的ESD防護能力。另外NS-mode的ESD放電,在圖6.3-3

中,被D1二極體所旁通掉;PD-mode的ESD放電被D2二極

體所旁通掉。二極體在順向偏壓情形下,可以承受很高的

ESD電壓放電,但在逆向偏壓下,就變得很易遭到ESD破

壞。在圖6.3-3所示的互補式LVTSCR靜電放電防護電路中

,四個不同的放電組合都被一對一地防護著,故可以真正

地提供全方位的高ESD防護能力。另外,由於LVTSCR1內

嵌的PMOS之閘極是接到VDD,所以LVTSCR1在CMOS IC

正常工作情形下是關閉的,只有當ESD放電時才會被導通

,此LVTSCR1的導通電壓等效於PMOS元件的驟回崩潰電

壓(約-10~-15V)。LVTSCR2元件就是6.3.1所說的LVTSCR元

件一樣,在此不再重覆。


圖6.3-3

  圖6.3-4顯示把這個互補式LVTSCR靜電放電防護電路

實現出來的元件剖面圖,利用這種特殊設計,CMOS IC的

ESD耐壓度可以有效地提昇而不需要動用額外的ESD-

Implant或Silicided-diffusion Blocking的額外製程處理。


圖6.3-4

  該互補式LVTSCR靜電放電防護電路在IC佈局上的實

施例如圖6.3-5所示。


圖6.3-5

  該LVTSCR2元件與NMOS元件的崩潰導通特性如圖

6.3-6所示,該LVTSCR2元件的崩潰導通電壓在一0.8微米

的製程技術之下是15.5V,而該NMOS元件的驟回崩潰電

壓是15.64V。


圖6.3-6

  該LVTSCR1元件與PMOS元件的崩潰導通特性如圖

6.3-7所示,該LVTSCR1元件的崩潰導通電壓在一0.8微米

的製程技術之下是 -16.98V,而該PMOS元件的驟回崩潰電

壓是 -17.1V。這顯示了該互補式LVTSCR靜電放電防護電

路的確具有低導通電壓的特性,它更能及早崩潰導通以排

放靜電放電電流。有關該互補式LVTSCR靜電放電防護電

路與一般CMOS元件的ESD承受能力比較,顯示於表6.3-1

中。該LVTSCR1元件與LVTSCR2元件在較小的佈局面積下

,果真能承受更高的ESD電壓,這顯示了LVTSCR元件在靜

電放電防護上的優異性能。


圖6.3-7

  Conventional CMOS ESD Protection Circuit Complementary-LVTSCR ESD Protection Circuit
PMOS NMOS LVTSCR1 LVTSCR2
Layout Area (μmxμm) 94x145.2 94x145.2 110.2x68.3 107.0x65.2
ESD-Stress Condition PD-Mode ND-Mode PS-Mode NS-Mode PD-Mode ND-Mode PS-Mode NS-Mode
HBM ESD Failure Voltage (V) Above 8000 -3250 5500 Above -8000 Above 8000 -8000 Above 8000 Above -8000
MM ESD Failure Voltage (V) 400 -200 300 -500 700 Above -800 650 Above -800

表6.3-1

  此互補式LVTSCR靜電放電防護電路也可以與CMOS

輸出級(output buffer)的電晶體元件合併佈局在output PAD

的旁邊,用來保護該CMOS輸出級的電晶體元件,這種應

用顯示於圖6.3-8中。在圖6.3-8的PTLSCR (PMOS-Trigger

Lateral SCR)元件就等效於圖6.3-3中的LVTSCR1元件,

NTLSCR(NMOS-Trigger Lateral SCR)元件就等效於圖6.3-3

中的LVTSCR2元件。在圖6.3-8中,更顯示出其互補式的

特性,該PTLSCR元件可與輸出級的輸出PMOS在佈局上

結合在一起共用防護圈(guard rings),NTLSCR元件可與輸

出級的輸出NMOS在佈局上結合在一起共用防護圈,所以

佈局面積可以更有效地節省,而在深次微米製程下輸出級

的ESD防護能力得以提昇。


圖6.3-8

6.3.3 高雜訊免疫力的LVTSCR元件

  隨著積體電路的廣泛應用,積體電路可能被使用在具

有雜訊干擾的工作環境下,積體電路必須對外界雜訊干擾

具有某種程度的免疫能力。當積體電路在正常運作時,突

發的雜訊干擾可能會觸發在 I/O Pad上的LVTSCR元件導通

而造成電路系統工作上的錯誤。一實際的例子顯示在圖

6.3-9中,一積體電路Chip 1的輸出級推動另一積體電路

Chip 2的輸入級,該積體電路Chip 2的輸入級是用一

LVTSCR元件來做靜電放電的防護元件。


圖6.3-9

  如圖6.3-9所示,在一電路系統中,積體電路Chip 1的

輸出級送出一個高電位的Logic 1訊號至一積體電路Chip 2

的輸入級,以達成某一時序下的訊號傳遞,在此電路狀態

下,積體電路Chip 1輸出級內的PMOS元件被導通,因此在

Output Pad上的電位被充電至VDD的位準,經由電路板上

導線的連接,另一積體電路Chip 2輸入級的Input Pad亦被

充電至VDD的位準。

  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一突發的雜訊電波(Noise Pulse)

正好干擾耦合到該電路板上的連接線,該雜訊干擾可能會

在積體電路Chip 2輸入級的Input Pad上形成一過高的電壓

脈衝,這過高的電壓脈衝便會意外地觸發導通在Input Pad

上的LVTSCR元件,因LVTSCR元件導通後的握住電壓(

holding voltage)只有約1伏特左右,因此在積體電路Chip 2

Input Pad上的電壓位準會被意外導通的LVTSCR元件箝制在

約1伏特左右,此過低的電壓位準傳送到積體電路Chip 2的

輸入級將會被判讀成Logic 0的電路訊號,因而造成電路系

統操作上的錯誤,若該電路系統是用來控制某一機械的開

關動作,將會造成不可預期的意外事件。

  此外,該導通的PMOS元件(在積體電路Chip 1內)及因

雜訊干擾而意外觸發導通的LVTSCR元件(在積體電路Chip

2內)在VDD與VSS之間形成一漏電路徑,造成電路系統上

的電能耗損(power loss)問題。在電路系統的電磁干擾(EMC

)測試下,經常會產生過高的電壓脈衝耦合到該電路系統中

各積體電路的輸出或輸入腳位上,若該輸出或輸入腳位是

使用LVTSCR元件當作靜電放電的防護元件,便會有上述電

路系統操作錯誤的現象發生,在某些應用LVTSCR元件當作

靜電放電防護元件的積體電路產品已經被證實有系統操作

錯誤的問題。這導致原本在靜電放電防護上極被看好的

LVTSCR元件在實際電路系統應用上,反而不能被安全地採

用。

  類似的雜訊干擾情形亦顯示於圖6.3-10的左圖中,一

積體電路Chip 3的輸出級是用一LVTSCR元件來做靜電放

電的防護元件,該積體電路Chip 3的輸出級送出一Logic 1

的訊號至外界負載,此時若一過高的電壓脈衝恰巧出現而

耦合到該輸出級的Output Pad,這過高的電壓脈衝便會意外

地觸發導通在Output Pad上的LVTSCR元件,因此在該輸出

級Output Pad上的電路狀態變會轉變成Logic 0的訊號,造成

電路系統操作錯誤的發生。PMOS元件的I-V曲線在圖6.3-10

的漏電路徑上即成為LVTSCR元件的負載,其電性上的關係

如圖6.3-10中的右圖所示,兩曲線的交叉點即是漏電電流的

大小。


圖6.3-10

  在圖6.3-10中所產生的漏電電流(IL)大小跟

積體電路Chip 3輸出級內的PMOS元件尺寸有關,積體電路

輸出級為了能快速推動外界負載,經常設計有大尺寸的輸

出級元件,因此相對引起的漏電電流可達數百mA之譜,

這造成電路系統上嚴重的電能漏損問題。

  為了避免當靜電放電防護用的LVTSCR元件在電路系

統雜訊干擾下意外地被導通,該LVTSCR元件必需對雜訊

干擾具備一定程度的免疫能力,如此該LVTSCR元件才能

夠被安全地應用在積體電路內。為達到這個目的,已有兩

種解決之道如圖6.3-11所示,一是提昇該LVTSCR元件的觸

發電流到約200mA左右,另一是提昇該LVTSCR元件的握

住電壓(holding voltage)比電路系統的VDD電位來得高。在

接下來的文章中將介紹此類具有高雜訊免疫力的LVTSCR

元件。


圖6.3-11

  在圖6.3-12中顯示了一高電流低電壓NMOS觸發之橫向

矽控整流器(high-current NMOS-trigger lateral SCR)元件結構

圖,叫做 HINTSCR 元件。


圖6.3-12

  在圖6.3-13中顯示了一高電流低電壓PMOS觸發之橫向

矽控整流器(high-current PMOS-trigger lateral SCR)元件結構

圖,叫做 HIPTSCR 元件。這兩個元件可以與積體電路的輸

出級PMOS元件與NMOS元件合併在佈局中以提昇該輸出級

的靜電放電防護能力,其應用在積體電路輸出級的等效電

路圖顯示於圖6.3-14中,而其相對應之實際佈局圖顯示於

圖6.3-15中。


圖6.3-13


圖6.3-14


圖6.3-15

  該 HINTSCR 元件係利用一旁通二極體Dp2埋入一N型

的LVTSCR元件中而成,該 HIPTSCR 元件係利用一旁通二

極體Dn2埋入一P型的LVTSCR元件中而成。此特別埋入的

二極體會分流掉一部份的觸發電流,因此該 HINTSCR 元

件與 HIPTSCR 元件必須要有更大的外界觸發電流才會被觸

發導通,改變二極體在該 HINTSCR 元件與 HIPTSCR 元件

結構內的面積大小即可設計出不同觸發電流的 HINTSCR元

件與 HIPTSCR 元件。該 HINTSCR 元件與 HIPTSCR 元件在

一0.6微米的CMOS製程中已被實際製作出來,其I-V特性曲

線分別顯示於圖6.3-16與圖6.3-17中。


圖6.3-16


圖6.3-17

  在圖6.3-16中,該 HINTSCR 元件具有兩個觸發點,第

一觸發點是因其內建之NMOS元件崩潰導通所致,因該

HINTSCR 元件內具有一旁通二極體Dp2流掉一部份的觸發

電流,因此該 HINTSCR 元件並不會馬上進入握住區域(

holding region),當外界所加的觸發電流大於第二觸發點電

流時,該 HINTSCR 元件便會完全導通而進入握住區域(

holding region),此 HINTSCR 元件之握住區域與前述之

LVTSCR 元件之握住區域完全相同,因此該 HINTSCR 元件

的靜電放電防護能力與前述之 LVTSCR 元件相同,但該

HINTSCR 元件卻具有極高的雜訊干擾免疫能力。由圖6.3-

16中可知,該 HINTSCR 元件的第二觸發點電流高達 218.5

mA,具有如此高的第二觸發點電流,該 HINTSCR 元件對

過高電壓脈衝的免疫能力大於 VDD+12V,即一過高電壓脈

衝具有一電壓位準比VDD高12V也不會觸發導通該HINTSCR

元件。

  相類似地,由圖6.3-17中可知,該 HIPTSCR 元件的第

二觸發點電流高達 -225.5mA,因此該HIPTSCR 元件亦具有

極高的雜訊干擾免疫能力。由於SCR 元件對溫度變化具有

敏感性,因此該 HINTSCR 元件在不同溫度下的第二觸發點

電流與電壓特性亦被測量顯示於圖6.3-18中,當溫度上升到

150℃時,該 HINTSCR 元件的第二觸發點電流亦高達170m

A左右,因此在高溫狀況下該 HINTSCR 元件仍具有高的雜

訊干擾免疫能力。有關上述各種 SCR 元件的觸發點電壓電

流比較表顯示於表6.3-2中,其中該HINTSCR與HIPTSCR元件

具有高達200mA以上的觸發電流,但也具有僅約10V左右的

觸發電壓,因此該HINTSCR與HIPTSCR元件能夠提供積體電

路有效的靜電放電防護能力,亦對雜訊干擾具備一定程度的

免疫能力,這使得HINTSCR與HIPTSCR元件能夠被安全地應

用在積體電路的靜電放電防護電路上。


圖6.3-18

     Devices LSCR MLSCR LVTSCR HIPTSCR/HINTSCR
Characteristics
Trigger Voltage ~50V ~25V ~10V ~10V
Trigger Current ~10mA ~10mA ~10mA ~200mA
Noise Margin ? ? ~+/-3V ~+/-12V

表6.3-2

  另一種設計是把該LVTSCR元件的握住電壓(holding

voltage)提昇至比電路系統的VDD電位來得高,成為一高

握住電壓矽控整流器(high-holding-voltage SCR)元件,但其

觸發點(trigger point)電壓電流仍保持跟先前所述的LVTSCR

元件一樣低,如圖6.3-11之右圖所示。由於此高握住電壓

矽控整流器的握住電壓比VDD電位來得高,即使該矽控整

流器被雜訊干擾而導通,但在雜訊干擾暫態消失之後,因

電路系統的VDD電位無法支持該矽控整流器維持在導通狀

態,該矽控整流器便會自動關閉,因此不會造成電路系統

的錯誤操作或漏電電流產生。

  但在一般的(bulk) CMOS製程技術下,要使一SCR元件

的握住電壓比VDD電位來得高並不容易,需要利用到防止

CMOS積體電路鎖住效應(latchup)的防護圈以及較寬大的佈

局間隔,如此雖可提昇該SCR元件的握住電壓,但該SCR

元件變得很難被導通,將無法即時導通來排放靜電放電發

生時的瞬間大電流,這將導致需要被保護的元件會先被靜

電放電所破壞。但在磊晶沈積(eptiaxial substrate)的晶片上

,其基體(substrate)阻值被大幅降低以防止CMOS積體電路

鎖住效應的發生,在這種磊晶沈積的晶片上,要單純地提

昇一SCR元件的握住電壓就容易多了。

  圖6.3-19中顯示一LVTSCR元件在磊晶沈積的晶片上因

不同的佈局間距 "S" 所導致的不同握住電壓關係圖,當佈

局間距"S"增加時該LVTSCR元件的握住電壓亦相對增加,

然而該LVTSCR元件的靜電放電耐受能力隨著握住電壓的

增加卻反而降低,蓋因LVTSCR元件的握住電壓增加將使

得靜電放電電流流過該LVTSCR元件時,在該LVTSCR元件

上產生更大的電能(power)消耗,這導致更多的放電熱能必

須由該LVTSCR元件來承受,也因此一LVTSCR元件的握住

電壓相對增加時,其靜電放電耐受能力卻反而降低。


圖6.3-19

  在圖6.3-19中,一適當的佈局間距"S"(約3-4微米)可以

提昇該LVTSCR元件的握住電壓但不致降低該LVTSCR元件

的靜電放電耐受能力,這適當的佈局間距"S"在不同的磊晶

沈積晶片的CMOS製程中亦會不同,因此要有事先的實驗

調查才能找出最佳的佈局間距"S"。

6.4 電路上(Circuit Level)的改進方法

  本節介紹利用電路上的技巧來提昇CMOS IC的ESD防

護能力,其主要是利用ESD放電的瞬間電壓快速變化的特

性,藉由電容耦合(coupling)作用來使ESD防護電路或元件

達到更有效率的防護動作。

6.4.1 閘極耦合(Gate-Couple)技術

  在次微米或深次微米製程下,元件的ESD防護能力下

降,為提昇CMOS IC的ESD防護能力,在輸入/輸出PAD的

ESD防護用元件或輸出級電晶體元件都會被做得較大,以

期利用大尺寸的元件設計來提昇ESD防護能力。大尺寸的

元件在佈局上經常畫成手指狀(finger-type),例如一個

NMOS元件其W/L=1000/0.6,則會在佈局上畫成10支finger

,彼此互相並聯在一起。但是,在ESD放電發生時,這10

支finger並不一定會同時導通(一般是因Breakdown而導通)

,常見到只有2-3支finger會先導通,這是因佈局上無法使

每finger的相對位置及拉線方向完全相同所致,這2~3支

finger一導通,ESD電流便集中流向這2~3支的finger,而其

他的finger仍是保持關閉的,所以其ESD防護能力等效於只

有2~3支finger(約300/0.6)的防護能力,而非10支finger的防

護能力。這也就是為何元件尺寸已經做得很大,但ESD防

護能力並未如預期般地上昇的主要原因。

  為克服大尺寸電晶體在ESD放電情下,不均勻導通的

情況,圖6.4-1顯示了利用電容耦合作用來使大尺寸電晶體

的每一finger能均勻地導通的設計。圖6.4-1(a)的設計是美

國德州儀器(TI)公司在1992年所報導的設計,該設計利用

NMOS的雜散Cgd電容做耦合元件,那個field-oxide device

加強了耦合電容的效用,當有正的ESD電壓突然出現在

PAD上時,此瞬間的電壓變化會導致NMOS閘極電壓跟著

上升,由於電容耦合作用之故。因NMOS的閘極上有耦合

的正電壓,故大尺寸NMOS元件的finger會被一起導通而進

入驟回崩潰區(snapback region),由於大尺寸輸出元件

NMOS的每一finger能夠均勻導通,ESD放電能量便可均勻

分散到每一finger來承受,因此其ESD防護能力才能夠被有

效地提昇,真正發揮大尺寸電晶體元件應有的ESD防護水

準。


圖6.4-1(a)


圖6.4-1(b)

  因此,閘極耦合技術就是用來促使大尺寸電晶體在

ESD放電下能夠均勻導通來旁通ESD電流的一個有效方法。

  圖6.4-1(b)是此電容耦合技術應用於輸入級ESD防護電

路上的一種安排,GCNMOS(Gate-Couple NMOS)是ESD電流

旁通用的元件,具有大的尺寸。因應用在輸入端,故其閘

極需經由一電阻Rg(~10KΩ)接地,以使該GCNMOS在

CMOS IC正當工作時是關閉的。另有一NMOS連接成電容

狀Cc,此NMOS乃被用來加強電容耦合作用,當有正的ESD

電壓在輸入PAD上發生時,一部份的正電壓會經由Cd與Cc

耦合到GCNMOS的閘極,此閘極電壓會經由Rg放電到地去

,Rg的大小會影響閘極電壓的維持(Holding)時間。

GCNMOS因而可以達到均勻導通的目的,以提昇其ESD防

護能力。

6.4.2 互補式的閘極耦合靜電放電防護電路

  在第三章中已強調過,在任一I/O Pin上的ESD放電有

四種測試組合,所以ESD防護設計必需要考慮這四種測試

組合的ESD放電路徑,以免引起內部電路損傷的問題。圖

6.4-2顯示了互補式閘極耦合靜電放電防護電路,在此電路

中,除了閘極耦合的NMOS之外,另有一閘極耦合的PMOS

,其在四種放電測試組合下的工作原理請參見圖6.4-3。


圖6.4-2





圖6.4-3

  在這電路中提供了四種不同的放電路徑來有效旁通

ESD電流,ND-mode ESD放電是利用閘極耦合PMOS元件來

旁通ESD電流,PS-mode ESD放電是利用閘極耦合NMOS元

件來旁通ESD電流。選擇合適的Cn(Cp)與Rn(Rp),此電路

能夠提供有效的ESD防護而不影響該CMOS IC的正常工作

  圖6.4-4顯示此電路的實現技巧,該耦合電容可以利用

PAD與其下方Poly層的寄生電容來做,這可以不用佔用額

外的佈局面積來實現這個電路。其實際佈局方式請參見圖

6.4-5。


圖6.4-4


圖6.4-5

6.4.3 閘極耦合互補式LVTSCR靜電放電防護電路

  圖6.4-6顯示了CMOS製程在深次微米低電壓下的輸入

級及傳統的輸入級ESD防護電路,在低電壓製程下,PMOS

及NMOS的Gate Oxide越來越薄,例如,在0.25μm的CMOS

製程技術下,Gate-Oxide厚度只剩50A左右,如此薄的Gate

Oxide很容易便會被ESD所破壞。然而在傳統的輸入級ESD

防護電路設計上,常用一short channel的NMOS元件做第二

級保護,利用此NMOS的drain breakdown電壓來箝制gate-

oxide上的ESD電壓。但是隨著低電壓製程的演進,gate-

oxide breakdown電壓與drain breakdown電壓越來越接近,

甚至可能低於drain breakdown電壓,這時傳統的ESD防護

設計便無法有效地保護這種愈來愈薄的Gate Oxide。因此

一種結合前述LVTSCR元件與電容閘極耦合技術的靜電放

電電路設計便被發展出來。


圖6.4-6

  結合圖6.3-3與圖6.4-2的設計,可得圖6.4-7。在圖6.4-7

中,有一Gate-Coupled PTLSCR安排於PAD與VDD之間,有

一Gate-Coupled NTLSCR安排於PAD與VSS之間。在LVTSCR

元件介紹時已說明LVTSCR元件的導通電壓已下降到NMOS

(或PMOS)元件的drain breakdown電壓,但此drain breakdown

電壓在深次微米低電壓製程下,仍可能極接近(甚至大於)

Gate-Oxide breakdown電壓,為使LVTSCR元件的導通電壓

能夠再下降,利用Gate-Couple技術即可達成。當正的ESD

電壓發生在PAD上時,Cn會耦合正電壓到Mn1的閘極,因

此Mn1便會被導通,該被導通的Mn1會進一步觸發NTLSCR

元件的導通,當NTLSCR元件一被導通,其低的Holding

Voltage即可有效地箝制ESD電壓而得以保護輸入級內部的

薄閘極氧化層。相同地在ND-mode ESD放電情形下,

PTLSCR元件便會因Mp1的導通而觸發導通來保護內部的薄

閘極氧化層。因此,閘極耦合NTLSCR與PTLSCR元件的等

效導通電壓可以更被降低,且此導通電壓可藉由Cn (Cp)與

Mn1 (Mp1)的耦合作用來控制,也就是說可以做到可調性(

tunable)的設計。


圖6.4-7

  因此在深次微米低電壓的製程下,不需利用額外的製

程處理,其ESD防護能力仍可藉由圖6.4-7的設計而大幅提

昇。當製程技術進步到深次微米的地步,前述的磊晶沈積

晶片將已大幅地被採用,且由於低電壓的工作需求,電路

的VDD電壓亦下降至僅約2.5V或1.8V而已,因此NTLSCR

與PTLSCR元件的Holding Voltage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適當的

佈局間距而稍大於VDD電位,因此閘極耦合NTLSCR與

PTLSCR元件在深次微米低電壓的製程下,可是安全地用

來保護積體電路產品避免靜電放電的破壞。

  圖6.4-8顯示圖6.4-7電路的元件剖面設計圖,該耦合電

容Cn與Cp可利用PAD與Poly的寄生電容來達成,在佈局上

改變這兩層重疊的面積即可調整耦合電容的大小,其實際

實施佈局圖參見圖6.4-9。


圖6.4-8


圖6.4-9

  在圖6.4-9中的Rp與Rn是利用Poly電阻來做,但在深次

微米製程下,Poly層已大多用Ploycide,其具有更低的阻值

,在這種製程下,大阻值(~KΩ)的Rp與Rn若用Polycide的

Poly layer來拉,會佔用很大的佈局面積,此時可用小尺寸

的PMOS或NMOS來達成Rp與Rn的相同功能。這種適合用

在有Polycide或Salicide製程的閘極耦合互補式LVTSCR靜電

放電防護電路顯示於圖6.4-10中。


圖6.4-10

6.4.4 實驗數據

  有關於Gate-Coupled PTLSCR與傳統Gate-Source短接的

PMOS的元件特性測量圖參見圖6.4-11。關於Gate-coupled

NTSLSCR元件與傳統Gate-source短接的NMOS元件之元件

特性測量圖參見圖6.4-12。當PTLSCR/NTLSCR元件的閘極

具有負/正電壓時,其導通電壓(Switching Voltage)在圖6.4-

11與圖6.4-12中可被明顯地降低,故利用閘極耦合技術可

以有效地降低PTLSCR與NTLSCR元件的導通電壓,而得以

保護更薄的輸入級閘極氧化層。又LVTSCR元件能在最小

的佈局面積下提供最高的ESD防護能力,故此閘極耦合互

補式LVTSCR靜電放電防護電路集數項優點於一身。此電

路的實際ESD測試結果列於表6.4-1,此電路能夠在小的佈

局面積下提供有效且高水準的ESD防護能力,對講求輕薄

短小的IC產品而言,是一大技術性上的進步。



圖6.4-11



圖6.4-12

  Conventional CMOS ESD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Large Dimension (W/L) Gate-Coupled PTLSCR/NTLSCR ESD Protection Circuit
PMOS (500/1.2) NMOS (500/1.2) Gate-Couple PTLSCR Gate-Couple NTLSCR
Layout Area (μmxμm) 158x92 166x100 110.2x68.3 107.0x65.2
ESD-Stress condition PD-Mode ND-Mode PS-Mode NS-Mode PD-Mode ND-Mode PS-Mode NS-Mode
HBM ESD Failure Voltage (V) Above 8000 -3000 1200 Above -8000 Above 8000 -5775 Above 8000 Above -8000
MM ESD Failure Voltage (V) 450 -350 150 -850 750 -500 600 -700

表6.4-1


点赞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hurb 2011-3-10 11:42
不错!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0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4

    粉丝
  • 0

    好友
  • 0

    获赞
  • 10

    评论
  • 534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11-5 16:21 , Processed in 0.02506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