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静电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18382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二极管在ESD保护中的作用

已有 184 次阅读| 2025-7-21 10:18 |系统分类:芯片设计| ESD, ESD设计, 二极管, ESD保护, 可靠性

静电放电(ESD)是集成电路(IC)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先进工艺制程中,器件对ESD的敏感性显著增加。二极管作为一种基础半导体器件,因其快速响应、低导通电阻和灵活的电路配置,在ESD保护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通过不同场景二极管的使用情况,系统阐述二极管在ESD防护中的核心作用及其技术演进。

在端口ESD防护中,二极管常与栅耦合NMOS(GCNMOS)或栅接地NMOS(GGNMOS)组成复合防护网络,在这种情况中,二极管在ESD事件中主要工作于正向导通模式,将I/O端口的ESD电流快速泄放到电源轨(VDD)或地(GND)。例如,当正极性ESD脉冲进入I/O端口时,二极管正向导通,将电流导向VDD;同时,VDD上的RC触发单元激活GCNMOS,形成低阻抗泄放通路。同时,二极管+GGNMOS组合通过电压触发机制提升触发电压,适用于多电压域共地电路,避免多RC电路带来的面积开销。

image.png

1典型二极管串输入/输出射频静电放电保护方案

在栅极钳位(Gate Clamp)技术中,二极管保护敏感MOS管的栅氧层,如在电源管理芯片(如LDO)中,功率管的栅氧层易受浪涌电压损坏。通过二极管串连接PMOS的源极与栅极,可实现动态电压钳位。同时,还可以控制设计窗口,调整二极管数量,使钳位电压高于正常工作电压(如1.1倍绝对最大值),但低于栅氧击穿电压。当浪涌发生时,二极管串导通,限制栅源电压(VGS),保护功率管。

image.png

(图2:二极管串的实测电容数据)

传统Locos-Bound二极管采用氧化物隔离(如LOCOS或STI),电场集中于有源区边缘,易引发晶格缺陷,导致载流子迁移路径延长,阱电阻较高。新型Polysilicon-Bound二极管以多晶硅替代氧化物隔离,电场分布均匀,载流子迁移路径缩短。实测表明,其二次击穿电流(It2)提升30%,开启电阻(Ron)降低20%,且对CDM(带电设备模型)放电的响应时间缩短至1.1ns,显著优于传统结构。

二极管在系统级ESD防护中的还有一些扩展应用。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基于齐纳二极管的TVS器件通过多通道均流技术,解决传统TVS的电流分布不均问题。在0.35μm CMOS工艺中,齐纳二极管辅助触发SCR(ZTSCR)将触发电压降至10V以下,同时维持电压高于3.3V,避免闩锁效应。在射频前端(如LNA输入级),二极管因低电容特性(<0.5pF)被广泛采用。通过协同设计,二极管在泄放ESD电流的同时,几乎不引入额外噪声,保障高频信号完整性。

image.png

(3针对一个样本垂直TSVESD二极管受HBM ESD波形冲击时,TCAD模拟的瞬态I-V特性曲线。)

二极管凭借其快速响应、灵活配置和结构可优化性,在ESD防护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从传统端口防护到先进Polysilicon-Bound结构,二极管技术不断演进,以应对纳米工艺下的ESD挑战。未来,结合新型材料(如SiC)和三维集成技术,二极管在ESD保护中的性能边界将进一步扩展。


点赞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9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2

    粉丝
  • 1

    好友
  • 3

    获赞
  • 0

    评论
  • 25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7-25 07:33 , Processed in 0.01462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