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jun927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7571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关于gm/Id的一些想法

热度 8已有 7203 次阅读| 2014-5-17 21:25 |个人分类:模拟电路设计

前一阵版面上gm/Id说的轰轰烈烈,这个方法我也看过。在刚开始接触模拟电路设计时大家最头疼的莫过于定工作点,更头疼的莫过于经典的那个方法用起来很不顺手,vdsat是什么,vgs-vth是什么,书上说的都听好听,工作中一用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所以gm/Id也有其应运而生的理由。不过这个方法我没怎么用,原因有几个:1.毕竟在上学时没有使用这个方法,就有些不习惯了,就像习惯了awd,不喜欢wavescan一样。2. 这个方法带来的好处没有那么明显。我也不是格外排除新技术的人,比如仿真反馈,现在就喜欢stb方法而不会用LC去断环路,大的仿真sx去看波形而不是awd,但是如果带来的好处不大,就没太大动力了。比如同样是稳定性,bode图就比根轨迹图用的多,反馈中A*beta也比return ratio用的熟练。gm/Id固然解决了vdsat定义的难题,但实际中调习惯了电路也不会太为vdsat头疼。3. 到了一定程度,工作点就是一个砖头一样的东西,盖大楼时有时就不纠结于某个砖缺了个角还是多了一小块,只要不是该放整砖的地方偷工减料成了半块就行。没有人会觉得你设计的是vdsat=0.2V比另一个vdsat=0.25v更优化一些。
从历史的角度看,可能有所启发。最早的教科书上一堆图表,因为那时计算是个大问题,查表是个好办法。后来计算的难度下降,大家都很容易算公式了,公式就多了,因为公式更加准确,抽象能力也更强。但是再往后发现随着工艺进步公式越来越不准了,只好不停的修补公式,这时再记忆公式就没太大优点了。所以返璞归真,又回到图表的老路上去。所以gm/Id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就是过去的图表又回来了。最终我们需要用简化公式来理解大致趋势,用图表来得到查表数值,用仿真器来精确得到数值。
从学校的角度,有的学校和老师没有把这些相关信息讲清楚,搞的很多学生觉得课本距离实际太远,许多学生上来就问怎么才能知道vth,u,beta,却没想到看一看自己用的model是哪种,看来所谓的gap就来自于这些小细节。
4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xinleiye 2016-2-25 10:02
受教了
回复 liuzexue 2017-11-16 16:11
说的很有道理!学生们觉得课堂上的模电跟自己仿真的模电差别很大,也是在model的理解上出了问题。
回复 BlackAnalog 2020-11-25 19:46
受教了
回复 金虹儿 2021-4-14 19:49
学校里就不怎么讲model, 也不讲跟实际仿真的联系,入门难啊
回复 小小苏666 2021-5-19 18:32
受教了
回复 99年小微尘 2021-7-25 18:45
入门讲解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0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303

    粉丝
  • 0

    好友
  • 275

    获赞
  • 157

    评论
  • 7291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5-4 15:23 , Processed in 0.01520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