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5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nick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从投资杠杆率角度看芯片成本

已有 1269 次阅读| 2016-9-19 20:50 |系统分类:芯片设计

一颗芯片的成本可以分为硬件成本和软成本。


硬件成本 = (晶片成本+掩膜成本+封装成本+测试成本)/ 良率


晶片成本是每一颗芯片所用材料的成本,通常一片12存的晶圆可以切割出上百个到上千个不等的SOC芯片(具体与芯片面积相关),当然在测试环节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是不能达到测试标准的,因此需要用良率表示其中达标芯片所占的比例。


掩模成本就是不同制程工艺所产生的成本:48nm,20nm等等。越是先进的工艺则成本越高。


被切割出的单颗芯片还需被密封在绝缘材料里面,并将IO引脚引出,对于复杂的SOC,还可能是多颗芯片封装在一起,内部连接被封在绝缘材料里面,只将需要外接的IO引出。在这花掉的钱就是封装成本


封装好的芯片在出厂之前需要完成测试流程,这是对于芯片质量的保证。一颗芯片在出货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复杂的测试项目,以保证其在被使用时可以稳定工作。测试成通常是很高的。


软成本 = (IP授权 + 研发投入)/ 总产量


主流的SOC设计过程中,都会购买一些商用的IP来加快进度,不然哪来ARM这样的公司。通常IP授权费都采用授权费(一次付清)+单片提成(每卖一片带有此IP的SOC再需缴纳的专利费)这样的方式。


研发投入就是工程师的工资,加上EDA工具,服务器啥的。


假设我们用40nm的工艺生产自己设计的CPU,预计产量是10万片,测试良率是49%,那么各部分的成本构成是这样的:



很明显研发成本在整个预算中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终于理解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句话了 :P)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一颗芯片的售价除以各项成本,则可以得到每一项成本的投资杠杆率。



硬件投入的投资杠杆率是很低的。而且根据之前的公式,硬件成本是不随芯片总产量变化的,所以增加产量也无济于事。对于这样的窘境,万恶的资本主义的解决方案是,卖掉晶圆厂,卖掉封装厂。


研发投入的杠杆率远高于硬件投入(工程师们可以趾高气扬起来了:D),而且随着总产量的增加,研发成本会进一步被摊薄,也就意味着其杠杆率随着总产量的增加而提高。你是不是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卖掉了自己的晶圆厂,将封装测试业务外包了出去,摇身一变成了fabless。你会看到新兴芯片创业公司几乎都是只做设计的design house。模拟和射频即使与工艺紧密绑定,也在慢慢开始这种转变。


IP授权的杠杆率是最高的,当然这里指芯片公司因为买了IP而得到的回报。所以大公司们,都更倾向于购买成熟的IP来自己做集成,大的IP供应商有ARM,CEVA,Tensilica,更不用提EDA工具厂(C和S)本身自己就是IP贩子。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IP授权公司出现,主要依靠为大公司提供小而美的IP生存,并且应该会过得很好。


点赞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0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5

    粉丝
  • 0

    好友
  • 7

    获赞
  • 4

    评论
  • 1997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5-12 01:22 , Processed in 0.01574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