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蛙科技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17964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搞懂光谱仪不难!分类、原理....全在这篇里

已有 51 次阅读| 2025-9-14 10:20 |系统分类:芯片设计

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仪器,能够将复合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并记录其强度分布。基础作用为研究光(所研究物质反射、吸收、散射或受激发的荧光等)的光谱特性,在农业、天文、半导体、汽车、环保、生物、化学、镀膜.........等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一、光按照作用原理分类


核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1)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原理: 当光通过物质时,特定波长的光子能量恰好等于物质分子或原子内部能级(电子、振动、转动)的差值时,这些光子会被吸收,导致透射光中相应波长位置出现强度下降(吸收峰)。

图片
  • 代表技术: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测量分子中电子跃迁的吸收。主要用于定量分析(浓度)、定性分析(发色团)、研究配位反应等。

    • 红外吸收光谱 (I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测量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的吸收。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分子结构分析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 原子吸收光谱 (AAS): 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主要用于痕量金属元素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定量分析。

    • 核磁共振波谱 (NMR Spectroscopy): 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特定频率的射频辐射(属于微波/射频波段)。提供分子中原子(如¹H, ¹³C)的化学环境、连接方式等信息,是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虽然常称波谱,但原理符合吸收光谱)

  • 测量对象: 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透射率)或其对数值(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

2)发射光谱 (Emission Spectroscopy):

  • 原理: 物质吸收能量(光、热、电、化学能等)后被激发到高能态(激发态)。当激发态粒子返回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会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产生特定波长的发射峰。发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之间的差值(∆E = hν)。

  • 代表技术: 

  • 原子发射光谱 (AES): 样品(通常溶液)在高温(如电弧、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中蒸发、原子化并被激发,测量其元素特征谱线的发射强度用于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如ICP-AES/OES)。 

  • 原子荧光光谱 (AFS): 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特定波长光后被激发,随后返回基态时发射荧光。兼具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的优点(灵敏度高、光谱简单),常用于As, Hg, Se等元素分析。 

  • 分子荧光光谱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某些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被激发到单重激发态,然后通过发射比吸收波长更长的光子(斯托克斯位移)返回基态。用于荧光物质的定量、定性分析(灵敏度高),分子结构、环境极性、动力学研究等。 

  • 分子磷光光谱 (Phosphorescence Spectroscopy): 与荧光类似,但激发分子经过系间窜越进入三重激发态,再发射更长波长的光返回基态(寿命长于荧光)。较少用但有其特性。

  •  化学发光 (Chemiluminescence): 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态中间体或产物释放能量时产生的发光。不需要激发光源。用于分析化学(高灵敏度)、生物发光检测等。 

  • 拉曼光谱 (Raman Spectroscopy): (虽然光源于激发,但本质上是散射!)

重要说明:拉曼光谱 (Raman Spectroscopy)

  • 本质是散射光谱: 拉曼光谱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的一种非弹性散射现象(入射光频率发生改变)。入射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可以无能量交换(弹性散射,瑞利散射)或有能量交换(非弹性散射,拉曼散射)。

  • 拉曼散射过程: 入射光子(频率ν₀)使分子从基态跃迁到一个“虚态”,然后分子再从这个不稳定的“虚态”回到激发态(产生斯托克斯线,频率ν₀ - νᵥ,能量损失,光波长变长)或从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反斯托克斯线,频率ν₀ + νᵥ,能量增加,光波长变短)。νᵥ对应于分子振动/转动能级。

  • 仪器分光: 由于信号极其微弱且紧邻极强的瑞利散射光,必须使用高性能的光栅光谱仪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T-Raman)来探测微小的频率位移。

  • 信息: 提供与红外光谱互补的分子振动、转动信息,对水的干扰小,适用于水溶液、玻璃、生物样品等。

  • 测量对象: 样品发射光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发射光谱图)。

3)旋光光谱 (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 ORD) 和圆二色光谱 (Circular Dichroism, CD):

  • 原理: 测量样品对偏振光的特殊作用。旋光性是线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通常是手性分子)时偏振面发生旋转的现象。圆二色性是指手性物质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程度不同。ORD描述旋光度随波长的变化;CD描述左右旋圆偏振光吸收差(∆A = A_L - A_R)随波长的变化。

  • 应用: 主要用于研究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构象(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二级结构,如蛋白质、核酸)、手性化合物的含量测定等。

二、按照应用对象分类


核心:被研究物质的基本单位


1)分子光谱 (Molecular Spectroscopy):

    • 研究对象: 分子(原子团)。

    • 基本原理: 探测由分子整体(主要是价电子、分子骨架的振动/转动运动)引起的能级跃迁(能量较低,波长较长)。

    • 能级跃迁类型: 电子跃迁(UV-Vis)、振动跃迁(IR)、转动跃迁(远IR/微波),以及混合(如振转)跃迁。

    • 代表技术: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Vis)

    • 红外吸收光谱 (IR)

    • 拉曼光谱 (Raman) - 基于分子的振动/转动

    • 分子荧光光谱 (Fluorescence)

    • 核磁共振波谱 (NMR) - 探测原子核在分子内环境中的跃迁

    • 旋光光谱 (ORD) / 圆二色光谱 (CD)

    • 微波光谱

    • 提供信息: 分子的官能团、化学键类型、结构(包括构型、构象)、分子间作用力、浓度、反应历程等。

    • 光谱特点: 谱带通常较宽,包含精细结构(特别是在气态下)。

    2)原子光谱 (Atomic Spectroscopy):

    • 研究对象: 原子(气态、自由态)。

    • 基本原理: 探测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在原子能级(不涉及分子键)间的跃迁(能量较高,波长较短)。通常需要样品原子化(高温)。

    • 能级跃迁类型: 主要是价电子跃迁(紫外、可见区)。

    • 代表技术:

      • 原子吸收光谱 (AAS)

      • 原子发射光谱 (AES/OES - ICP-AES/OES, 电弧/火花AES)

      • 原子荧光光谱 (AFS)

      • X射线荧光光谱 (XRF) - 探测内层电子跃迁

    • 提供信息:元素(尤其是金属和某些非金属)的种类(定性)和含量(定量)。

    • 光谱特点: 谱线窄锐,通常是离散的线状光谱(即使在溶液中检测,前提是原子化)。

    三、按照分光元件分类


    核心:如何将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


    1. 棱镜光谱仪 (Prism Spectrometer):

      • 原理: 利用光学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色散效应)。当复色光通过棱镜时,波长越短(蓝光),折射角越大;波长越长(红光),折射角越小。这样就将不同波长的光在空间上分离开来。

      • 优点: 结构相对简单,无色差(使用单一棱镜)。

      • 缺点:

        • 色散不均匀: 色散率与波长三次方成反比,意味着短波(紫外、蓝光)色散大,长波(红光、红外)色散小。同一台仪器在光谱不同区域分辨率差异很大。

        • 分辨率相对较低: 难以达到很高的分辨率。

        • 透射率/反射损失: 光路中反射面多,能量损失较大。

      • 应用: 现在多用于低分辨、宽范围波长的分光,或在教学演示仪器中。在要求高分辨率的地方已被光栅取代。

      • 衍射光栅光谱仪 (Diffraction Grating Spectrometer):

        • 原理: 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原理。当光照射到刻有大量精密平行等宽等间距狭缝(称为刻线)的光学元件(光栅)时,不同波长的光在不同方向上满足衍射加强(干涉)条件,形成特定衍射角θ,从而在空间上分离开来。

        • 优点:

          • 色散均匀线性: 色散率近乎常数,光谱在整个波长范围内均匀分布。

          • 分辨率高: 能够达到很高的分辨率(取决于刻线密度和尺寸)。

          • 适用波段宽: 可从紫外到远红外广泛应用。

          • 能量效率: 刻线形状可优化(闪耀光栅),使能量集中到特定方向特定波段,效率较高。

        • 缺点: 可能存在不同级次光谱重叠(需要通过滤光片或前置单色器消除);制造精密光栅成本较高。

        • 应用: 现代光谱仪中绝对的主流分光元件,广泛应用在各个波段(从X射线到远红外)的光谱分析中。包括单色仪(逐波长输出单色光)和光谱仪(同时记录光谱)。

        • 干涉光谱仪 (Interference Spectrometer):

          • 原理: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多光束干涉)。不同于棱镜和光栅的空间色散法,干涉仪将复色光分解成干涉条纹(干涉图),后者包含了所有频率成分及其强度的信息。通过数学变换(主要是傅里叶变换)将干涉图复原成传统的光谱图(强度vs波数/波长)。

          • 代表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其核心。

          • 优点:

            • 高通量 (Jacquinot 优点 / Fellgett 优点): 没有狭缝限制,通光孔径大,样品或光源发出的光利用率高。或是在相同时间内采集到所有频率的信息(多路传输优点),信噪比高,扫描速度快(可动镜一次扫描即得全谱)。

            • 高精度: 使用单色激光精确测定干涉图采样点位置,波数精度和重复性非常好。

            • 宽光谱范围覆盖。

          • 缺点: 需要精确控制可动镜的移动,对环境振动敏感;计算复杂(需要高速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不能直接“看到”单色光。

          • 应用: 主要用于红外光谱(FTIR是红外光谱的绝对主流),也用于远红外、近红外、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FT-NMR)等需要高灵敏度、快速扫描或高精度的场合。

          光谱技术的分类不是绝对割裂的,很多技术可以划归到多个分类维度下。例如:

          • 红外光谱 (IR): 按原理是吸收光谱,按应用对象是分子光谱,按分光元件可以是光栅光谱仪或更常见的傅里叶变换干涉光谱仪(FTIR)。

          • 原子吸收光谱 (AAS): 按原理是吸收光谱,按应用对象是原子光谱,按分光元件通常是光栅单色仪。

          • 拉曼光谱 (Raman): 按作用本质是非弹性散射,其结果(光谱图)在形式上类似于“发射”(有位移的谱线),按应用对象是分子光谱,按分光元件是高分辨率光栅光谱仪或FT光谱仪。



          点赞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0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1

            粉丝
          • 0

            好友
          • 0

            获赞
          • 1

            评论
          • 27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4 17:43 , Processed in 0.03699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