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鹰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17909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dcdc响应速度

热度 1已有 182 次阅读| 2025-9-26 11:45 |系统分类:芯片设计

响应时间,指的是Buck电路的输出电压从受到扰动(比如负载阶跃变化)开始,到完全稳定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总时间

1. 调节一次占空比的时间

这个时间实际上就是开关周期本身

  • 对于一个开关频率为 fsw 的Buck电路,它的开关周期是 Tsw=1/fsw

  • 在每个开关周期内,控制器(基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都会决定一个新的占空比。例如,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中,每个周期都会进行峰值电流限制和占空比更新。

  • 所以,“调节一次占空比”的最快速度就是一个开关周期。例如,一个500kHz的电路,每2微秒就可以调整一次占空比。

2. 整体的响应时间(建立时间)

当发生一个大的扰动时(例如,负载电流突然大幅增加),单次调整占空比是不足以使输出电压恢复到额定值的

这个过程更像是一个“追击”过程:

  1. 扰动发生:负载电流突增,输出电压开始下降。

  2. 误差检测:反馈网络检测到输出电压低于参考电压,产生一个误差信号。

  3. 控制器反应:误差放大器(补偿网络)处理这个信号,并输出一个控制信号,要求增加占空比。

  4. 逐步调整:在接下来的多个开关周期中,占空比被一步步地增加。

  5. 达到目标与稳定:输出电压被“推”回到目标值附近。但由于系统的惯性(LC滤波器的储能作用),电压通常会有一个小的过冲,然后围绕目标值来回振荡衰减。

  6. 建立稳定:直到这些振荡衰减到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内,系统才算是达到了新的稳态。

这个从步骤1到步骤6的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就是上面所说的响应时间(或建立时间)

比喻说明

把它想象成开车保持车速:

  • 调节一次占空比:就像你发现车速慢了一点,瞬间踩一下油门。这个动作很快。

  • 整体响应时间:就像你要把车速从80公里/小时加速到100公里/小时。你需要持续地、平滑地踩油门,直到车速稳定在100公里/小时,而不是瞬间猛踩到底再立刻松开。这个平稳加速到新速度的过程就是“响应时间”。

环路带宽与两者的关系

  • 高带宽(fc 高):意味着控制环路“反应灵敏”。相当于一个技术娴熟的司机,他能非常迅速且平稳地将车速调整到目标值。对应到电路,就是它能用更少的开关周期完成上述的“追击”和“稳定”过程,因此总的响应时间 ts 很短

  • 低带宽(fc 低):意味着控制环路“反应迟钝”。相当于一个反应慢的司机,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慢慢调整油门,才能让车速稳定下来。因此总的响应时间 ts 很长

总结一下:

概念含义典型数量级(举例:fsw=500kHz
调节一次占空比的时间控制器更新PWM信号的周期。Tsw=2μs (一个固定值)
环路响应/建立时间 (ts)系统应对大扰动并完全稳定下来的总时间。ts0.5/fc。如果 fc=50kHz,则 ts10μs (需要多个开关周期)

所以,在设计和分析时,我们关心的是整体的响应时间,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电源的动态性能(瞬态响应),而环路带宽 fc 是决定这个整体响应速度的关键设计参数。

-------------------------------------------------------------------------------------------------------------------------------------------------------

一、核心概念:带宽与响应速度的关系

首先,要建立最关键的联系:

  • 环路带宽(Loop Bandwidth, fc: 这是指环路增益 T(s) 的幅值下降到 0 dB 时的频率。它是衡量环路响应速度的最直接指标

  •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当负载或输入电压发生阶跃变化时,环路调节输出电压回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

两者的近似关系为:

ts32πfc=0.5fc

其中:

  • ts 是建立时间(响应时间)。

  • fc 是环路带宽。

简单来说:带宽越宽,响应速度越快。

  • 一个带宽为 10 kHz 的Buck电路,其理论响应时间约为 0.5/10k=50μs

  • 一个带宽为 100 kHz 的Buck电路,其响应时间则快一个数量级,约为 5μs


二、如何估算环路带宽?

估算(更准确地说是“设计”)环路带宽,通常遵循一个业界公认的准则,并需要考虑实际限制。

准则1:带宽必须远小于开关频率

这是最根本的限制。为了保证稳定性并避免开关纹波对控制信号造成干扰,环路带宽 fc 通常被设计在开关频率 fsw1/10 到 1/5 之间。

fcfsw5(保守设计,更稳定)fcfsw3(激进设计,响应更快)

举例: 对于一个开关频率为 500 kHz 的Buck电路,其合理的环路带宽上限大约在 50 kHz 到 100 kHz 之间。

准则2:带宽必须远小于电路的右半平面零点(RHPZ)频率(仅适用于电流模式控制)

对于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PCM),这个限制通常比准则1更宽松,PCM本身有更好的相位特性,带宽可以做得相对较高。

对于电压模式控制(Voltage Mode Control, VMC)平均电流模式控制(Average Current Mode Control, ACM),输出LC滤波器会引入一个双极点,这是主要的相位滞后源。带宽需要设置在这个双极点频率 fLC 之前。

fLC=12πL×Cout

通常建议:

fcfLC3fLC2

总结一下估算步骤:

  1. 确定你的开关频率 fsw

  2. 计算LC滤波器谐振频率 fLC

  3. 取两个限制中的较小值作为你带宽设计的理论上限。

    • 上限1: fsw/5

    • 上限2: fLC/3

  4. 在实际设计中,通常会选择一个更保守的目标值,例如 fc=min(fsw/10,fLC/5) 作为起点,以保证足够的相位裕度。


三、如何精确设计和验证?—— 使用波特图

“估算”给出了一个范围,但精确的设计和验证必须通过环路稳定性分析(波特图) 来完成。

方法1:仿真(设计阶段)

使用仿真软件(如PSpice, LTspice, SIMPLIS)是最快、最安全的方法。

  1. 建立模型: 在仿真软件中搭建你的Buck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EA)、PWM调制器和功率级。

  2. 注入交流小信号: 在环路中(通常在误差放大器输出和PWM输入之间)插入一个大的电感(用于隔直)和一个交流信号源。

  3. 进行AC分析: 运行AC扫描分析,软件会直接绘制出开环增益的波特图。

  4. 读取关键参数

    • 带宽(fc: 增益曲线穿越 0 dB 线的频率。

    • 相位裕度(Phase Margin, PM): 在 fc 处,相位曲线距离 -180° 的差值。

    • 增益裕度(Gain Margin, GM): 在相位达到 -180° 的频率处,增益曲线距离 0 dB 的差值。

一个稳健的设计通常要求:PM > 45°(最好60°左右),GM > 10 dB。

通过调整误差放大器中的补偿网络(电阻、电容),你可以移动增益和相位曲线,从而在目标带宽下获得足够的相位裕度。

方法2:实际测量(调试验证阶段)

当PCB制作完成后,需要使用网络分析仪或带有频率响应分析(FRA)功能的示波器(如Keysight InfiniiVision系列,Tek 5系列/MDO系列)进行实测。

  1. 注入变压器: 在反馈环路中串联一个小的注入电阻(如10-50Ω),并通过一个隔离变压器将扫频信号注入到环路中。

  2. 测量与计算: 仪器会同时测量注入点前和后的信号,并自动计算并显示波特图。

  3. 验证与调试: 将实测的波特图与仿真结果对比,检查带宽和相位裕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需要调整PCB上的补偿元件。


四、设计权衡

在估算和设计带宽时,必须意识到以下权衡:

  • 高带宽(响应快)的优点

    • 负载瞬态响应好,输出电压跌落/过冲小。

    • 对输入电压变化的抑制能力强。

  • 高带宽的代价

    • 稳定性风险: 带宽越接近开关频率或RHPZ频率,相位裕度越难保证,系统可能振荡。

    • 噪声敏感: 更容易受到开关噪声的影响,导致控制信号抖动。

    • 效率: 更快的开关动作可能带来轻微的效率损失。

总结

要估算Buck电路的环路响应速度,请遵循以下流程:

  1. 理论估算: 根据 开关频率 fswLC谐振频率 fLC,初步确定环路带宽 fc 的设计目标(通常为 fsw 的 1/5 到 1/10)。

  2. 响应时间估算: 使用公式 ts0.5/fc 来估算大致的瞬态响应时间。

  3. 仿真验证: 在软件中通过AC扫描分析绘制波特图,精确设计补偿网络,确保在目标带宽下有足够的相位裕度(>45°)。

  4. 实测确认: 使用网络分析仪或FRA功能实测环路波特图,验证最终设计的性能。

记住,环路带宽 fc 是衡量和估算响应速度的核心指标,而波特图是进行精确设计和验证的必备工具。

1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5

    周排名
  • 15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2

    关注
  • 3

    粉丝
  • 1

    好友
  • 18

    获赞
  • 0

    评论
  • 23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28 23:00 , Processed in 0.03522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