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想
已入选《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四届知识产权优秀论文选编》引言/摘要:在IT企业专利工程师进行专利工作过程中,专利布局是最常被提起的术语。但是,一项技术或一个产品是否要进行针对性的专利布局、如何进行专利布局以及专利布局到什么程度,在行业内一直没有明确的规范,可能也不易或不宜给出普适的标准。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尝试并通过与发明人、CTO、CEO等相关人员的沟通和交互,总结出一套适合IT企业专利工程师着手进行专利布局的方法。
关键词:专利布局,多维,IT企业
正文:
专利保护范围的思考
专利的本质是通过公开换取一定期限的垄断或保护,为了得到合适的保护范围,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书公开了足够的内容来支持权利要求书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中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也就是说,对于申请人来讲,权利要求是通过公开自己的发明而得到的最终权利。
当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上市之后,其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这个市场是创新造就的市场,一个相对于原来的市场来说更有潜力或更大的市场。举个例子,当洗衣机没有出现之前,洗衣作为个人行为以付出劳动换取回报的方式参与经济生活,洗衣机的出现即开拓了一个新的产品市场。双缸洗衣机的出现又开发了一个有别于单缸洗衣机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客户更大,而且愿意承受更高的价格。进一步的,全自动洗衣机迎合了几乎所有人的日常需求,这个客户群体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大众。而且每一个新产品的出现都既继承了过去的技术,又基本上淘汰了过去的产品。
为了保护这个新的市场,发明人或者申请人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自己的产品上市后被大量仿制、最后形成价格战,或者防止被轻易模仿、改进并超越。
申请人可以采取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的形式,通过与相关的知情人员签订保密合同,来防止泄密;第二种是采用知识产权的形式,通过申请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继承电路布图设计等来以公开换保护。
对于IT领域来说,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逆向工程的能力和研发人员的流动性这三个因素使得所谓的技术秘密不那么可靠,所以IT企业大都以IP的形式(尤其是专利)来保护新产品和新技术带来的创新市场。那么,对于希望以专利权来保护自己的创新市场的申请人来说,为了能够保护这个市场,需要一些具有合适的保护范围的权利要求。
所以,申请专利的目的并不只是获得专利权,而是获得一个保护范围合适的专利权。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跨国企业在不能获得所要的保护范围时宁愿放弃专利权的原因。换句话讲,单独存在的一个以过小的范围存在的专利权与一个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
专利布局
通过上面对专利保护范围、专利申请目的的分析,专利的价值体现在其对于市场的掌控。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是建立在技术内容之上的法律文档,其目的是占领市场。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早期的做法是由专业的代理人帮助发明人或申请人撰写申请文件;后来,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员也加入企业,帮助专利代理人一起完成申请文件的撰写;再后来,大型企业还招聘本领域的专利代理人,专门为企业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但是在IT领域,相关技术在设计(design)和实现(development)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和可替代性,竞争对手可以找到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根据发明的目的,借鉴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选择一个可能的规避设计方向,从上至下的重新设计一个或多个规避方案。所以,单独的几件专利或者许多无关的专利都无法达到覆盖市场的目的,正是这种情况迫使专利布局出现。
专利布局的目的就是覆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可能存在的规避设计,从而覆盖创新市场。在这方面的佼佼者就是苹果,一方面,拥有四千件专利的苹果在与拥有四万件专利的三星进行专利诉讼的过程中,胜多败少,从正面证明了苹果专利布局的成功;另一方面,谷歌声称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私有非标准技术应当被认为实际存在的标准,说明苹果专利难以规避,从反面证明了苹果专利布局的成功。
专利布局是一个过程,其结果是一个或多个专利组合,每个专利组合包括为同一个技术所提出的专利申请或者获得的专利权。
从“专利申请”到“专利布局”,不仅是概念上的转变,而且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知名IT企业的实际行动——有针对性的布局专利、在每个研发领域和研发产品上建立专利组合;其形成的专利组合具有下列特点:(1)量多、(2)质高、(3)一个布局方案的多个专利组合、一个专利组合的多个专利申请或专利权形成有机整体,相互配合以覆盖“所有”技术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布局还包括在多个地区/国家进行专利申请,但由于在哪个国家申请专利是各个公司自主的市场选择,这里将不讨论。本文主要讨论的专利布局仅限于技术方面的多角度布局——多维专利布局。
多维专利布局
在IT领域,任何技术或产品,都源自一个理念或者创意——灵光闪现(生化领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在IT领域几乎不会出现,因为IT技术是纯粹的人造技术),将该创意投影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便获得具体的技术或产品。但是在发明人的心中,这个投影过程是默认的,发明创意与实际问题是以捆绑形式出现并存在的,所以需要专利工程师打破二者之间的耦合,把发明的创意挖掘出来。
一般来讲,如果对“将该创意投影到一个具体的问题”的结果即新产品进行专利撰写,那么一件或几件专利所保护的对象是范围最大的产品或方法;如果对“将该创意投影到一个具体的问题”的过程进行专利布局,那么专利组合所保护的对象将更靠近该创意本身,或者能够更全面的反应创意的本质。
参考下图1,五角星代表某发明新产品或方法,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以同心圆环表达,创意向实际问题的投影以树枝表示;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保护一个产品的思维方式向保护创意本身的思维方式转变,就是从“树叶”向“树干”方向转变。例如,一个技术方案在进行撰写权利要求过程中,总有一些对现有技术做出了新颖性和创造性贡献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该发明对现有技术的贡献(简称贡献特征),即使以最大的范围保护了贡献特征,基于上面的分析,对于IT领域也是不够的,因为竞争对手可以基于同样的创意,完全重新设计新的贡献特征,就好像图1中的Patent 2;另外,相同的创意应用在相似的问题上,还可以得到patent 3和patent 4等。所以,为了保护该创新市场,要围绕发明创意本身进行专利布局。
从新产品或方法的技术方案中剥离发明的创意,是多维专利布局的核心。为了完成这个工作,企业专利工程师需要:
(1)掌握领域发展现状,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2)了解整个研发过程,知晓新产品和新方法的产生过程及其解决的问题;
(3)在于发明人沟通的过程中,启发发明人剥离发明创意和发明产品本身;
(4)根据初步的检索,排除明显不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技术。
围绕创意进行多维专利布局,是多维专利布局的结果。为了完成这个工作,企业专利工程师需要:
(1)与发明人和企业技术负责人沟通,穷尽创意在本领域及相邻领域的规避可能性;
(2)与发明人和市场负责人沟通,穷尽创意在本领域及相邻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多维专利布局并不是TRIZ,TRIZ首先定义了各种解决思路,然后寻找并结合技术问题,最后获取技术方案;多维专利布局从研发工作中来,围绕发明的产品或方法,将创意从发明技术中剥离出来,布局专利以保护该创意,最后覆盖各种技术方案的可能性,从而覆盖市场。换句话说,与TRIZ不同,多维专利布局并不事先设定发明规则,而是围绕创意进行技术方面的多角度专利布局。
笔者认为,多维专利布局应该落实在企业专利工程师的工作中,因为代理人基于交底资料进行撰写的工作方式,限制了其从技术方案中剥离发明创意的能力。另外,目前专利代理行业的计价方式、发展水平也不合适让代理人帮助企业从新产品或新技术中剥离发明创意并进行围绕创意的多维专利布局。
综上所述,IT企业专利工作者在进行专利挖掘和申请过程中,应该以专利布局作为主要的手段,通过多维专利布局保护发明创意、覆盖技术可能性,从而保护创新市场,维护公司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