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VS Runset1
## 设计规则如何描述LVS器件?怎样理解这些规则?
设计规则主要对器件的尺寸、间距以及层次连接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例如,会规定器件的最小宽度,以及两个器件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这些规则的设定,是为了确保芯片在生产过程中,所制造出的电路能够正常运行,且性能稳定可靠。举个例子,要求金属线不能过细,否则在生产时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
## 版图中如何连接器件?
在版图里,主要借助金属线和通孔(Via)来连接器件。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电路图的连接需求,然后在版图中用金属线绘制出来,若需要进行跨层连接,就在相应位置设置通孔。比如制作一个反相器,就使用金属线将输入信号连接到MOS管的栅极,不同层的金属线则通过通孔进行连接。
## 什么是connect语句的屏蔽效应?
屏蔽效应指的是,某些连接可以无需进行检查。这是为了提高效率,对于一些不影响整体功能的内部连接,可以设置为不进行检查,这样在进行LVS检查时能够加快速度。
## MIM结构里的Via如何体现屏蔽效应?
在MIM结构中,通过Via连接不同层的金属。当设置了屏蔽效应后,部分Via连接将不再进行检查,仅对重要的连接进行检查。例如,若屏蔽了某些层之间的检查,那么这些层之间的Via就不再予以关注,重点检查关键连接是否正确。
## MOS管的识别层和Pin层是什么意思?
识别层是用于在版图中识别MOS管的特殊图层,它标注出了栅极、源极、漏极等位置。Pin层则是标注器件引脚位置的图层,便于检查连接是否正确。例如,对于一个NMOS管,Pin层会清晰标注出栅极、源极、漏极的位置。
## Property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Property是依据设计规则计算得出的各类参数,如电容、电阻的大小。有专门的公式用于计算,设计软件中也具备现成的算法。例如,计算电容时,将面积、介质厚度和材料特性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得出。
# LVS Runset2
## Attach语句该如何编写?怎样验证其正确性?
Attach语句用于将器件或网络与版图中的图层进行关联。编写时,需要明确关联的对象以及对应的图层。验证时,可以检查关联是否正确,或者进行仿真,查看电路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 MOS管的nrd、nrs等参数如何编写?怎样验证其准确性?
这些参数需要按照设计软件要求的格式,写入模型文件中。验证时,可以通过制造实际芯片进行测量,或者对比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是否相近。若相近,则说明参数设置正确。
## 如何通过前后仿真验证LVS runset编写是否正确?
前仿真是基于电路图进行的仿真,后仿真是基于版图进行的仿真。若两个仿真结果相近,则表明runset编写正确;若差异较大,则需要检查runset中是否存在错误。
# LVS Runset3
## 自定义器件和内置器件有何区别?如何编写自定义器件?怎样进行验证?
内置器件是软件自带的,而自定义器件是用户自行创建的。编写自定义器件时,需要明确其功能和参数,并按照软件要求编写模型文件。验证时,可以通过仿真查看性能是否正确,或者制造实际芯片进行测试。
## LAYER QA是什么?为何要检查识别层是否符合must layer和non layer?如何进行自动检查?
LAYER QA是用于检查版图图层质量的。must layer是必须存在的图层,non layer是不能存在的图层。进行此项检查是为了确保芯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制造。自动检查时,软件会按照规则扫描版图,若发现问题则会报错。
## LVS检查中的ERC主要检查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自动检查?
ERC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1. 连接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断线、短路的情况。
2. 是否违反电气规则,例如电源连接错误。
3. 引脚使用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悬空引脚。
自动检查时,软件会扫描版图,若发现问题则会标记出来,提示设计人员进行修改。
## 如何处理LVS检查中的错误报告?
在LVS检查生成错误报告后,首先需要对错误进行分类。部分可能是小的连接问题,例如某个引脚的连接不符合设计规则;另一部分可能是严重的逻辑问题,例如整个模块的连接出现错误。对于小的连接问题,可以通过核对版图和电路图的对应关系进行修正。例如,若错误报告显示某个MOS管的源极连接有误,则需要检查版图中该MOS管源极的金属线和通孔连接是否正确。对于严重的逻辑问题,则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设计思路,确认电路图的逻辑是否准确。
## 如何提高LVS检查的效率?
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高效率。首先,合理配置检查参数,例如利用屏蔽效应,将不影响整体功能的连接设置为无需检查。其次,对版图进行分块检查,将大版图划分为若干小区域分别进行处理,从而减少每次检查的数据量。最后,定期清理版图中的冗余内容,如无用的图层和标记,以避免这些内容对检查流程造成干扰。
## 如果LVS检查结果与实际芯片性能存在偏差,该如何处理?
当出现偏差时,应首先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设计规则未能充分考虑实际生产中的某些因素,例如工艺波动。此时,可以对设计规则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生产条件。也可能是LVS检查所使用的模型不够精确,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新模型参数。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际芯片测试获取的数据来优化模型,从而提高后续LVS检查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