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科验证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rockeric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IC工程师的护城河是什么?

已有 149 次阅读| 2024-11-8 15:40 |个人分类:IC验证|系统分类:芯片设计| 芯片验证

对于IC验证工程师而言,赠给大家三句话,用心眼前的关心全局的留心变化的

最近两年刚入行的验证工程师,一个让人头大的难题是很多问题都是发散的,不收敛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项目做的越来越大,但他们的经验并不是一上来就能应付这些系统层面的事务,以至于IP集成、系统验证的时候好像解决了问题,但事后又迷迷糊糊,细想起来都有些后怕,毕竟流片的费用太昂贵了,是否能做好流片前的守门员,还有很多事情要磨练。

刚入行的这今年,可以先选择某个垂直领域,或者即便就职以后再深入了解这个领域也没什么问题,重点是需要用心去学习这个领域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自己所在的模块,再到IT集成层面理解这个模块所处的作用以及与周边模块的互动,再到系统层面去理解子系统的应用场景,并能构建出切合实际的测试用例。每个领域的芯片,哪怕现在不少刚入行的新手有点瞧不上的MCU,论起来应用场景来还真不见的简单,要知道一切都是为了迎合需求,要遵循市场规律。只要市场需要,只要能稳定盈利,不要先去管芯片做得大不大,你先去管你能不能在每个芯片把你经手的部分吃得透。

图片

一个IP的手册少一些的可能一两百页,多一些的就上千页了,要吃透就需要你花很多心思在这上面,而不是跑了一些典型用例就以为搞明白了,还差得远尤其是IP集成层面上,跟自有系统是否能很好地融合就很考验对系统的理解,而这一点新人往往是不具备的。这就需要有人带,还能自己领悟。但现在行业以项目为第一主导的情况下,新人或者是没有时间思考,或者是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把知识拢到一起理解。IP手册不管薄厚,它背后还牵扯具体领域的基础内容,你还得再将触手延长到那些基础,而且还是必须得,这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根本就来不及,所以囫囵吞枣到后来,自己说是长了两三年的经验,可真要去面试难免经不住细问的。

23年下半年以后,年轻的也罢资深的也罢,都不怎么愿意挪窝了,跟市场环境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新手还是赶快修炼内功,多做做总结吧,未来行业还会持续洗牌,不确定性也有,先保证让自己能扎根在这个行业,不至于在行业震动的时候被离心力甩出去。

资深工程师(10年+)总归要面临技术深入技术还是分出一部分精力(或者更多)去做管理。我个人观点就路线选择来讲,管理的title是虚名,但能在管理层面充分把团队作战力发挥出来,逐渐转换角色,那是另外一项能力。这里更多指的是技术管理,比如项目PM、技术leader都算作一类,再往上总监一类不在讨论的范畴(距离技术细节更远一些)。在这个大致范畴里来讲,技术还是吃饭的首要家伙,即便上家公司经营不善停运,也能很快在下一家公司找到岗位。

过去几年国内多了不少公司,也自然多添加了很多title,对优秀工程师而言是一个职业迈入下一个阶段的宝贵机会,毕竟大风起云飞扬不是谁都能在30+、40+的年纪恰好等到这样的机会。好天气的时候也得筹把伞,bubble到一个好位子能跟着公司一起走下去是幸运的,但总会有更多失落的人会重新去找一份工作的。对于资深工程师而言,如果是已经做了偏管理的岗位,千万不能荒废技术,就跟《繁花》里头爷叔给宝总最后预留的一道逃生通道做沃尔玛的外贸单子一样,技术就是那个逃生通道。

说一句残酷的话,有10+经验的不见得就是“资深”的,IC工程师跟许多其它领域工程师一样也需要不断学习的,幸运的一点是知识半衰期长,容易有一些缓冲的时间,比如你做了10年以后发现你对你的领域已经很清楚了,但如果给你一个新的环境、新的领域,还是有不少新的知识需要学习的,而且还很多。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人员大洗牌的时间表现尤甚。一位资深工程师换了家新公司,不但要带新人处理各种情况,还要自己去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可谓是一边学习一边转换,现学现卖,年纪大了但要求脑袋还是一个持续运转翻新的状态。

做到了资深,要尽量去往系统层面靠,往软件去靠,跟系统测试去靠。资深工程师更像一个个关键的齿轮,能把系统架构和底层实现联结起来,这就要求资深验证得要往上看,一定要具备从上俯瞰的能力,只有清楚芯片制造出来以后跟上层软件是怎么个交互过程,才能在构建系统测试用例的时候有一些侧重点去规划。在系统层面,SV/UVM的帮助增益已经不明显了,能不能发现bug的运气多寡跟资深验证的经验直觉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是我要谈的第二点,关心全局的。

图片

在系统验证领域一项技术,PSS(可复用激励)我是很看好的,特别符合系统层面的测试构造,但国内技术人员打散了,这项技术技术要推开还得伴随着公司并购再推后好几年。我在21年的时候就写系列文章在推广这项技术了,但资本进来了市场热闹了技术开始反复摆荡了。这项技术在国内要覆盖,还需要时间,相比国外要晚很多了。还有过去一年来已经广泛使用的GPT帮助写脚本、理解协议,已经有不少工程师在用了反响也很好。我在前不久录制的一节视频里,也在演示用GPT对话,2个小时从粗略框架到精细颗粒生成一个300+行的shell脚本执行回归测试、报告结果。

工程师的工作习惯更偏向于专注于一个点,一条线,但不习惯去看一个面,乃至跳出面去看空间。但IC验证流程保持了这么些年,总在持续向前,不管是技术还是工具,都在不断变化,这需要对技术保持敏锐。甚者更有AI技术已经在应用在IC各个流程链中,怎么去做好准备迎接AI技术,提前预判在未来验证工程师同AI EDA工具的各自位置,调整技术学习的侧重点,这些变化都是要留心的。IC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幸运的是,它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我们会伴随着更持久的职业成就感,但也要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多看看前后左右,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观察这场比赛的规则是否在悄然发生变化。

做技术是幸福的,只需要专注在某个点,但也可能是有风险的,如果这个点转移了甚至不存在了,那就悲催了。技术生涯也会持续往资深的迈进,但自己要规划并实践怎么去点技能树。时间总要大致分配到工作、家庭、生活几个方面,怎么做选择,怎么能稳住人生,不单是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生体验的问题。玩过战略游戏比如《三国志》、《帝国时代》的话,就清楚获得资源有的时候靠出生点位,但如何分配资源这件事情更多还是靠自己的战略选择,继而带向不同的命运轨道。

这一点单独放到职业层面,也是一样的,你总归要分配你有限的资源去构筑你的护城河,而护城河的对面是你假想的不利因素,为了应对不同阶段的风险,你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去应对。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点赞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4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269

    粉丝
  • 25

    好友
  • 34

    获赞
  • 45

    评论
  • 33675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11-13 06:18 , Processed in 0.01013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