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5| |
上一篇里说小信号模型,其实漏了电容,所以只是一个直流小信号模型。要讨论交流信号的传输,就离不开电容(在一般的模拟电路设计中,电感出现的概率太小)。
其实对于电容,说起来也好理解,也不好理解。通常在饱和区,大家都知道有cgs,cgd,等等,而每个电容里都包括覆盖电容和本征电容,覆盖电容是由于加工造成的寄生性质电容,本征电容是无论如何都存在的,由于器件特性造成的电容。而大家更为熟悉的就是在饱和区,cgs=2/3cox*Area,是各个电容中最大的,但是cgd则由于miller效应,会被倍乘。
这里就说说一般不注意的几个问题。如果用软件仿真,会发现不仅有cgs,还有csg,不仅有cgd,还有cdg,更有cgg,cdd,css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更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电路时,常常有人说这个栅上的等效电容就是cgg,所以如果前级接栅,可以用cgg算负载电容,这样说对吗?
结合我查的文献和自己的理解,在这里大概说明一下。
首先一点,c的定义是什么,应该是dQ/dv,而Q是什么,如果是通常的平板电容,两个极板的Q是一样的,只是符号相反。可是在mos这里就有问题了。当在饱和区时,source和drain通过沟道被连在了一起,所以你说哪里是source的电荷哪里又是drain的电荷呢?因此这时就需要精确区分Q了。
所以这里的C,书上叫非互易电容,就是Cij!=Cji,而定义是什么呢Cij=dQi/dVij。所以cgs和csg是不一样了。那是不是不能区分Qs和Qd,就变成糊涂账了呢?也不是,器件物理里根据若干若干假设,还是成功的吧沟道电荷Q划分开了,而不同的模型划分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是4、6开,有的还给用户留了个口子,可以自定义,所谓的xpart。
虽然变复杂了,但是从我个人的感觉,cgs和csg似乎差别也不大,cgs和cgd的比例也和原来差不多,所以不追求精确只做估计,原始的模型没什么问题(根据一些人的反映,cgs和csg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cgg是什么,是不是这点的所有负载电容,是不是可以当运放的负载电容?前面说了,有cij 的电容形式,但是这些电容也不是完全独立的,比如cgs+cgd+cgb=csg+cdg+cbg,如此类型的关系始终存在。那么自然可以定义cgg为cgi之和,其中i=s,d,b。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电容真的很像该点的电容之和。
可是要是用它直接当该点的负载电容,那就犯了严重错误了。为什么?因为假如可以这样干,那还讨论miller效应干什么,我们的仿真器也不用费尽心思优化耦合电容的计算了,一切都很简单了。我们必须记住一点,从某点看去的等效c,实际是和这点以及c的另一端电压如何变化有关的。举例而言,除了miller效应这个例子之外,还可以想另一种情况,电容的两端同样大小的变化,那么这个电容上的电荷不会有任何变化,也就不会有电流流入或者流出,这就是一种有源屏蔽的原理所在。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因为在做gain boost时,不止一个人给我说,gaiboost小运放的负载电容就是它所连接的cascode管子的cgg。我想这样讨论过这后,应该不会有人这么简单的回答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