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0| |
本文深入探讨了C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与A类和B类放大器进行了比较。
多年来,为了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已经开发了多种功率放大器拓扑结构。其中一些放大器类别,包括我们将要讨论的类别,是根据其导通角(θc)本系列文章的前几篇已经讨论了A类和B类放大器。在A类放大器中,晶体管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导通角为360度。而在B类放大器中,晶体管仅在信号周期的一半时间内导通,导通角为180度。
我们了解到,通过减小导通角,我们可以将效率从A类的50%提高到B类的78.5%。但如果进一步减小导通角,效率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导通角小于180度的功率放大器被称为C类放大器。本文将详细分析C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导通角减小对功率放大器各种性能参数的影响。最后,我们将通过经典的综合分析来比较A类、B类和C类放大器的性能。
C类放大器中的电流和电压波形
在C类放大器中,晶体管在输入周期中导通的时间少于一半。受到窄脉冲的刺激,晶体管在输出端产生一个短暂的电流脉冲。图1中的橙色曲线展示了C类放大器在导通角θc下的一个周期内的集电极电流。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晶体管处于激活状态时,输出电流是正弦波的一部分,当晶体管截止时,输出电流为零。完整的正弦波(图中蓝色曲线)具有负偏移IQ和幅度IRF。这里的DC偏移IQ类似于线性放大器中的偏置电流,但在C类放大器中是负的。因此,输出电流可以用以下表达式描述:
通过改变IQ,我们还可以产生A类和B类放大器的波形。例如,当IQ=0时,导通角为180度(B类)。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上述波形来考察所有三种放大器类别(A类、B类和C类)的性能。
图2比较了接近完美的A类、B类和C类放大器的晶体管电流和输出电压波形。
C类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展示了C类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原理图。放大器输出端的高Q谐振腔用绿色标记。
根据我们为晶体管选择的静态偏置点,上述原理图也可用于构建A类放大器或单晶体管B类放大器。A类放大器是这三种类型中最线性的,可能使用具有相对较低Q因子的谐振电路。
在线性度的另一端,C类放大器在输出端产生一系列短电流脉冲。高Q谐振电路短路输出电流谐波,并减少由不可避免的非线性引起的带外发射。请注意,高Q谐振电路必然意味着窄带操作。
波形分析
在分析C类放大器时,我们做出以下假设:
1.输出电压波形:输出电压可以近似为正弦波形。这需要一个理想的谐振电路来短路输出电流的所有更高次谐波。
2.集电极电流波形:集电极电流波形是正弦波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仅在低频时成立。
尽管这些假设在实践中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它们允许我们简化电路分析。考虑到这一点,让我们来考察C类放大器的性能。
由于高Q谐振器的作用,实际传递到负载的功率位于基频上。因此,为了找到输出功率,我们需要分析输出电流波形的频率成分。通过改变波形的时间原点,我们可以简化这一分析。图4展示了C类放大器中一个周期的集电极电流,该波形关于垂直轴对称。
上述波形可以用余弦函数描述为:
使用傅里叶级数,我们可以将输出电流表示为其组成频率分量的形式:
其中,an表示第n次谐波的傅里叶系数。为了找到C类放大器的效率和输出功率,我们只需要知道电流波形的平均值((a0)和基波分量(a1)。不详细展开所有数学计算,结果如下列公式所示:
其中,ϕ 等于导通角的一半
图5 展示了平均值和基波分量与导通角的关系。
该图显示了将 a0 和 a1系数归一化到 IM (或等价地,假设 IM 为单位1)后的结果。我们稍后将回到这些结果。首先,让我们计算C类放大器的效率。
C类放大器的效率
假设高Q谐振器消除了更高次谐波分量,则交流输出电压可以通过公式5计算为:
其中, RL是负载电阻。
因此,传递到负载的平均功率为:
为了计算电源提供的功率,我们将从电源抽取的电流的平均值乘以电源电压。电流的平均值为a0 ,因此:
从公式7和公式8中,我们可以计算出效率:
在适当的负载电阻下,电流的基波分量会产生最大允许电压摆幅。最大电压摆幅的幅度为 VCC。因此,从公式6可以看出,当满足以下条件时,效率达到最大:
由于高Q谐振器消除了更高的谐波分量,因此可以使用傅里叶级数分析输出电流的频率成分来计算AC输出电压和功率。通过一系列数学计算,我们可以得到C类放大器的最大效率公式,并将其绘制成图6中的曲线。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示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些公式的应用。
示例:为C类放大器选择最大电流规格
我们知道晶体管在所能处理的最大电压和电流水平,以及在不损坏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方面都是有限的。假设一个C类放大器的最大晶体管电流,该放大器以85%的最大效率向50Ω负载提供25W的功率。忽略晶体管的饱和效应,并假设电源电压(VCC)为12V。
输出电流的基波分量(a1)决定了传递到负载的功率。从公式7中,我们有: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是在最大效率下工作的。因此,我们知道RLa1 = VCC(公式10)。由于 VCC=12V,我们有 RLa1 = VCC=12V。将12V的值代入公式13,我们可以得到基波分量的幅度:
从图7中,它再现了最大效率与导通角的关系图,我们观察到 ηmax=85% 对应于 θc=147∘。
图7. 在导通角为 θc=147∘ 时,最大效率达到85%。
在导通角为 θc=147∘ 时,a1的归一化值为0.45(图8)。
图8. 在导通角为 147∘ 时,归一化的基波分量为0.45。
换句话说,我们有:
晶体管应能够处理的最大电流为9.27A。晶体管所经历的最大电压为24V,即电源电压的两倍(2VCC=2×12V=24V)。
比较A类、B类和C类操作
通过改变导通角,我们可以观察到对以下性能参数的影响:
- 电源功率
- 输出功率
- 最大效率
减小导通角会降低从电源抽取的平均功率,但也会降低输出功率。然而,效率会随着导通角的减小而增加,尽管输出功率也会相应降低。
电源功率如何随θc变化?
图5显示,随着导通角从360度(A类工作)减小到180度(B类)再减小到0度,输出电流的直流分量单调递减。
如果我们考虑图4中的电流波形,这一点就很有意义。更小的导通角意味着电流非零的区域更小,这也对应于更小的平均值。因此,减小导通角会降低平均值以及从电源抽取的直流功率。
负载功率如何随θc变化?
图5中的基波分量表现出更有趣的行为。在360度时,基波分量的值为0.5。随着导通角从360度减小到180度,基波分量略有增加。
然而,在180度时,基波分量值再次为0.5。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晶体管规格和电源电压下,A类和B类放大器产生相同的最大输出功率。
那么C类工作区域呢?如果我们将公式10代入公式7,可以观察到最大输出功率与a1成正比。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θc接近零,a1也接近零。因此,C类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也降至零。这是C类操作的一个显著缺点。
C类放大器的效率如何随θc变化?
在C类工作区域中,随着导通角的减小,平均值和基波分量都会下降。从公式11我们知道,最大效率(ηmax)与基波分量与平均值的比值成正比。同时,通过视觉检查图6可以确认,随着导通角的减小,ηmax增加。当导通角接近零时,效率接近100%。
尽管这一结果初看起来令人兴奋,但请记住,对于相同的输入功率,C类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远低于A类或B类放大器。例如,即使C类放大器的效率高达95%,但如果其产生的功率仅为相同A类放大器功率的一半,那么这种配置的实际用途就很有限。
C类放大器的缺点
C类配置存在其他一些局限性:
1.对于给定的输出功率,C类放大器中使用的晶体管必须处理比A类或B类放大器中晶体管更大的电流。随着我们减小导通角以提高效率,这一点会变得更糟。
2.更大的最大电流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大的器件,从而导致较低的匹配带宽。
3.C类配置比A类或B类放大器更具非线性。
4.C类阶段需要具有更高击穿电压的晶体管。
5.与A类或B类放大器相比,C类阶段需要更高Q值的谐振电路来抑制谐波分量。
本文由EETOP编译自allaboutcircuits
原文:
https://www.allaboutcircuits.com/technical-articles/introduction-to-the-class-c-power-amplif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