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速率(即工作频率)提升的同时,供电电压却逐渐降低,这是芯片设计中为平衡性能、功耗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关键策略,背后涉及多个核心原理:
芯片的功耗(尤其是动态功耗,即开关状态切换时的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公式为:
动态功耗 ∝ 频率 × 电压 ² × 电容
芯片制程升级(如从 14nm 到 7nm 再到 3nm)使晶体管尺寸缩小,带来两个关键变化:
栅极氧化层变薄:晶体管的导通电压降低,无需高电压即可实现开关状态切换;
寄生电容减小:导线和晶体管间的寄生电容降低,在低电压下也能快速充放电,保证高频运行时的信号完整性。
因此,先进工艺允许芯片在更低电压下维持甚至提升速率。
虽然低电压可能降低噪声容限(抗干扰能力),但通过以下设计优化可弥补:
芯片速率提升伴随电压降低,本质是工艺进步(支持低电压运行)与功耗控制需求(抑制发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通过电路设计优化平衡了可靠性。这一趋势是半导体行业实现 “更高性能、更低功耗” 目标的核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