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89| |
在学校的时候,属于电源团队,自己纯属渣渣水平,就只做了个LDO的项目,所以17年毕业找工作,难免磕磕碰碰。后来,终于有一家做军工的企业愿意收留我,我这才有了安身立命的机会。
终于进公司了,领导根据我的意向,把我分配到接口组,主要负责serdes的TX和PLL开发。做军工嘛,懂得都懂,自己摸索着做,不懂的地方很多。虽然大部分block都能交付,但对技术点,始终没搞得很明白,一知半解的,时间久了就很郁闷。就想,自己真的适合走技术这条路吗?太菜了~
18年中,第一份工作刚干满一年,我跳槽了。那年刚好国内某家知名的企业在招人,就投了简历,面试比较顺利,一个月后顺利入职。从此,就开始了我模拟AFE开发的职业生涯。公司很狼性,一进去,就做headphone driver,还得帮导师验证TX通路corner的性能仿真。通路仿真跑出来,完全没法区别pass or fail,懵懂,只能请导师帮忙把关。。。19年开始,基于以往的电路架构,自己独立负责开发 audio RX,学习PGA/OTA/DAC等模块的噪声和功耗分解,梳理验证策略,算是一只脚迈进了audio的大门。旁边的同时忙着搞全新的 audio TX,我这才有机会接触做IP层的一些设计和验证,成长了不少。年中的时候,领导安排去做一个更高性能的RX,相比以往项目,SNR提高不少,功耗和面积还得砍掉至少30%。重新设计SDM环路参数,优化各模块的架构。PGA/DAC/INT,每个模块都需要精心设计,反复迭代才能把性能做上去。四个月后,电路终于交付给后端layout(优化SDM参数的时候,出过一个问题,当时老大把组里所有的大佬都叫过来一起帮忙分析和定位)。19年最难熬,上半年交付任务重,过年还加班了2天,整整一个三月份,差不多每周6天半的样子,周内还得加班到晚上,项目组另外那位,加班比我还猛。没成想,下半年更难熬,当时都写好了简历,准备随时跑路了。熬过了19年后,再做项目,发现比以前顺很多了,效率起来了,做设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个人觉得可以单独搞设计开发了。一直到21年,差不多都是在做audio RX/TX,收获不少。后来又参与DDIC开发(帧率144Hz),和用于环境光检测的增量式SDM。
22年开始,做项目也没那么忙了,就开始自己看一下音频功放/高速ADDA/PLL/T-Sensor之类的paper,有时间,自己也会在mat或者cadence中搭下电路,跑个仿真验证下。看的多了后,感觉做模拟,基础很重要,得多看多学多思考,在项目中不断反复验证。如果旁边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讨论和交流,成长也很快。
23年初,摸了下自己的发量,感觉在公司卷不动了,再一次跳槽。新东家这边,继续做信号链方向,项目节奏没以前快,加班就变少了。可以慢下来享受下生活,照顾好家庭,买了车,周末不用再加班,可以带着家人到处玩了。
工作快七年了,还在搞开发工作,路过的大佬看到不喜勿喷哈。。希望不远的将来能有机会做更顶层的东西,继续夯实技术的同时,往端到端方向走。团队和平台很重要,一个好的平台和团队,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见过**老一辈的模拟工程师(DDIC项目中,有很多弯弯那边的模拟人),有人可以把ClassAB运放坚持做五六年,特定工艺下,把管子尺寸、电流镜像比例等研究的非常透彻,执着的精髓很让我钦佩。找好自己技术的突围点,坚持做四五年,再去做别的,就比较容易上手了。
多沟通,及时给领导汇报进展很重要。。感觉好的汇报技巧,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候汇报的内容不是核心,核心是让领导有把控全局的感觉,拉进你跟领导的关系,让他觉得你比较可靠。
希望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学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