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嘲笑统计里的平均数,网络上有很多帖子,有把姚明和潘长江放在一起算身平均高的,有和马云一起来算平均财产的,等等。但是,无论怎么讽刺、自我调侃,都不能提高我们统计数据的公布水平,这不“中国家庭平均资产92万”就又来了,惹来了网络上众多表达“给国家拖后腿”的感慨。
但是平均数绝不等于统计,随着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这些调侃、质疑的背后是需要更多的统计信息:数据服从什么分布、统计的样本空间多大、数据覆盖的人群/地域,等等,除了平均数,还有中间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等,比如单一的GDP有什么意思呢?要和基尼系数等一起看才有价值。
对于百姓,这些统计平均数是虚的,生活的进步和困窘才是可以触摸的。如果平均数偏离了大多数人的感受,那么这个数据公布的意义在哪里呢?对于生活的进步,平均数只能印证;但是对于困窘,平均数就是痛苦的根源了。要是记者们再问一句,你幸福吗?回答姓曾,实际上已经是自我调侃和很客气的答复了。这样看来,文理不分科是有道理的,至少在公布这样的数据不能说知识素养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