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fone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651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手机与无线通讯系统的RF整合技术

已有 1426 次阅读| 2007-6-10 00:16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手机与无线通讯系统的RF整合技术

RF是大型通讯系统在传送信息时不可或缺的功能,而RF的传送与接收通常由不同的IC负责,且近来面临降低系统体积与成本的需求,业界兴起将RF与系统其它功能进行整合的趋势,本文将介绍RF与非RF组件的各种整合问题,以及RF本身的整合困难点。

在低频与高频两种不同的环境中整合RF无线系统,所采用的方式有极大的差异性。高频与低频系统分别以2.4 GHz为分水岭。在高频方面,最重要的系统是无线通讯。由于CMOS比双极技术更能满足频宽的需求,故预料将成为最被业界广泛采纳的技术。然而,除了某些特定系统外,大致而言RF-CMOS不会和数字CMOS整合在单一芯片,但许多未设置晶圆厂的厂商或设计业者可能采取与垂直整合厂商不一样的策略。而在低频系统方面,最重要的产品为行动通讯,RF在这些系统的应用主要为被动组件。本文讨论整合被动组件与技术所衍生的需求以及选择方案,以及RF主动组件在多重芯片或模块化方案中所扮演的角色。于此仅探讨关于消费性的手持式装置,因为对于业者而言,整合手机基地台的优先次序并不是最急切的。

前言

RF是大型通讯系统在传送信息时不可或缺的功能。RF通常与这类系统的其它功能相互独立:例如数字讯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RF的传送与接收通常由不同的IC负责。由于面临降低系统体积与成本的需求,业界形成一股将RF与系统其它功能进行整合的趋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DSP。除了整合RF与非RF组件的趋势外,RF本身也出现其它层面的整合趋势。这股趋势源自于系统须运用不同的技术满足RF功能的需求。例如,某些系统需要针对接收讯号进行过滤,然后再把讯号传送至低频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在接收端过滤器方面,通常采用陶瓷或表面声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技术,因此就无法整合在收发器IC

RF
根据其不同特性可区分成三种类型,因此会衍生不同的整合需求。这些类别包括:

(1)
频率低于2.4 GHz的系统;

(2)
频率高于2.4 GHz的短距离通讯系统;

(3)
频率高于2.4 GHz的长距离通讯系统。

系统类型

低频与高频系统之间有极大的差异性,因为高频系统在传送与接收时,传送端与接收端须在彼此的传输范围内,但低频系统在通讯时则没有传输范围的限制,因此有较大的涵盖范围。虽无法在两者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但两者之间通常介于25 GHz的频率范围内,且可依据像是发送器输出功率以及接收器的灵敏度加以区别。为便于讨论,在过程中一律假设传送频率为2.4 GHz。在高频方面,直接视线型系统(line-of-sight)可区分为长距离与短距离系统。长距离系统包括像雷达、卫星链接系统、基地台链接、固式无线宽频存取(Fixed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FWBA),这类系统需要的传输功率高于短距离系统,例如像蓝芽、802.11a802.11bWLAN等。后者通常被归类为 「无线连结」。因此每种类别的整合问题皆须分开考虑。

长距离通讯系统通常不属于消费性市场,在成本与产品体积上面临的压力也较小。但是效能却是这类系统主要的考量因素,尤其是发送器的输出功率以及接收器的灵敏度。虽然整合在这些系统的确扮演重要之角色,但重要性仅排在中间地位。因此对这类系统仅做简单介绍。


点赞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verifone 2007-6-10 00:17
高频率(>2.4 GHz)环境整合 应用在无线通讯的短距离系统属于消费性市场,一方面须因应成本与产品规格的压力,另一方面亦须满足资料持续成长的需求(语音、资料、串流视讯)。一般而言,这些系统皆为可携式并采用电池供电,业者延长产品的待机与通话时间以因应市场需求。在较高的频率(2 GHz以上)运作能获得一些优势,例如:拥有较大的频宽(与运作频率有一定的比率)达到较大的数据传输量;由于受限于较短的传输距离/传输范围/涵盖范围因素(参照批注一),故能轻易达到适当的接收器灵敏度。另外尚有某些因素之故,接收器的噪音讯号比率(S/N)会较高,或者传送器的输出功率会较低。例如:802.11b WLAN标准在2.4 GHz频率下提供11 Mbps的传输速度,而802.11a标准在5 GHz的频率下能提供54 Mbps的传输速度。运用较宽的频带与较复杂的调变机制,会对线性讯号(linearity)产生较严苛的要求,这类特性尤其与发送器有密切关系。也需要更高的频率对系统技术选择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批注一:Although this is generally true, many systems operate in frequency bands, e.g. at 2.4 GHz that are open to all kinds of applications. This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ransmitters even within the line of sight, e.g. microwave ovens that interfere with Bluetooth applications is a notorious example.   (图一) CMOS与BiCMOS(Bipolar)技术的最高振荡频率fmax的发展[1] 假设fmax与运作频率有直接关联,CMOS提供很高的成功机率协助业者开发这些应用。此外,CMOS技术可轻易满足在选择性、S/N讯噪比以及输出功率等方面的规范。但这些因素促使系统须持续降低供电电压,故缩小电压的动态范围。 虽然CMOS在高频方面有些优势,但BiCMOS仍有许多更好的优点促使业者采用。技术方面的因素包括:双极技术已研发更好的RF模块、晶体管的参数匹配以及设计团队对于BiCMOS设计具有更多经验等实质因素。但两者在规格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例如运用0.18μm CMOS或BiCMOS制程的蓝芽收发器皆已问市。 假如CMOS是最佳的技术选择,业界的趋势将会是采用标准(数字)CMOS,并且将不再增加更多的组件选择在原本已是多层光罩制程的组件上。数字功能会占据大量的芯片空间,而耗费掉高比例的成本。在CMOS运用主流中,单一芯片组件中整合数字与RF功能是否可行,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层面。就技术层面而论,运用标准CMOS技术确实可行,而在COMS转移至RF的趋势方面:发展更高阻抗的基板,以降低基板上产生的串音,运用较厚的介电材料让被动组件达到更高的品质,将会是促使其成功的因素。从整合的角度来看,运用标准CMOS支持RF功能以及将数字与RF功能整合至单一芯片,这种作法并没有明显的利益。主要的原因在于数字与RF的模块与函式上存有根本上的差异。数字电路通常采用VHDL/Verilog程序语言进行设计。针对缩小版组件进行重新设计,这对于研发人员而言是相当简单的。支持CMOS技术的数字函式通常比CMOS更早问市,而且会伴随每个技术演进而不断地发展。随着数字设计的效率大幅度、持续的超越技术发展前提之下,让研发业者能在下个制程问市之前完成数字设计。
回复 verifone 2007-6-10 00:17
从RF设计的观点来看,模块与函式通常在制程发展完成以及RF组件完成特性规画后才会问市。由于RF功能通常没有1:1可重复使用的区块,故须从头开始研发。RF函式通常落后数字组件一至二年后才会问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新一代的CMOS技术却早一步成形。运用主流CMOS技术开发RF组件,意谓至少会落后一个技术世代制程。将数字与RF组件整合至单一芯片意谓数字功能会使用较旧世代的CMOS技术(等于更高的成本或功能比)。通常业者不愿意见到这种状况。业者亦不愿意见到被动组件(电感)与RF或模拟功能无法随着技术一同演进。这导致在每个新一代芯片中,RF组件所占据面积逐渐超越数字组件。 数字与RF技术整合至单一芯片的其它限制包括: (1)基板中数字与RF电路的串音必须加以控制 [2]; (2)先进CMOS制程的光罩成本持续成长( 光罩成本达100万美元),由于RF设计须进行较多次的重复作业,导致数字RF整合型IC的研发成本过于昂贵,成为不可行的产品策略; (3)RF IC的良率通常由设计决定,故其良率远低于由参数决定良率的数字IC,因此对成本产生负面影响; (4)数字CMOS(多重I/O)采用的封装会妨碍RF的运作效率,主要归因于较高的先前电感(lead inductance)所致。 就技术层面而言,在较高频率环境的短距离通讯系统,最佳的解决方案应是多重芯片封装与模块,这类产品的数字与RF功能整合在不同的IC,而这些IC采用不同的(Bi)CMOS制程。最新一代CMOS的数字组件比RF更为先进。业者已将这些解决方案供应给垂直整合制造商,但与封测厂商合作的无晶圆厂业者则尚未获得多重芯片封装以及特殊模块方案。因此,无晶圆厂业者很可能须继续独立发展整合数字与RF组件的单芯片方案。 无线通讯系统亦需要天线与交换器(频率选择、Tx-Rx接收/发送交换以及天线的多元化)。 (图二) 嵌入天线的蓝芽模块
回复 verifone 2007-6-10 00:19
低频率(<2.4 GHz)的整合 在低于2.4 GHz的频率方面,微细胞通讯系统是目前最普及和最重要的应用。由于微细胞通讯系统需要降低成本与体积,尤其是在手机方面,使得供货商不断追求进一步的组件整合。系统采用的组件就是整合的动力来源。这些组件须符合微细胞系统严苛的技术规范。   (图三) CDMA RF前端组件区块图   接收器端的组件须具备较高的灵敏度与选择性,业者通常在产品中嵌入一组接收滤波器来满足这些需求,例如表面声波(SAW)滤波器。系统运用低噪声放大器(LNA)来达到较高的讯噪比(S/N),放大器采用电感来调节发射功率,以便在噪声与增益匹配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点。LNA功能通常整合在单一芯片的收发器IC中。现今主流CMOS IC都包含基频功能。现今的收发器功能都采用BiCMOS技术,但目前有逐渐朝向CMOS发展的态势。致于无线连结标准是否呈现相同趋势(CMOS 1/多重芯片),目前尚不明确,主要这类技术需要更高的系统效能。在此同时,多重频率以及系统的整合亦持续推展。风险较低的方法能协助业者发展结合各种具备RF功能的单一化基频和通讯协议引擎。 另一项主要挑战在于传送(Transmit;TX)信道。这些多向、不受传输范围限制的系统需要较高的输出功率(24至33dBm)。较理想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功能方案为硅(Si)双极或GaAs HBT(Si LDMOS),主要原因是采取应用较为容易(单一供货商)以及理想的效能(功率提升效率)。业者亦可采用硅锗HBT,但获得的效益不及硅晶型BJT [4,5]。在最终放大器方面,需要一组低损耗率的输出匹配电路,但这类电路很难支持单一芯片环境。通常这类功能会部份整合在基板,搭配分离式SMD,或是运用低成本的被动式整合(Passive Integration;PI)芯片。 所采用的技术包括:支持功率放大的GaAs HBT、支持功率放大趋动器的Si BiCMOS技术、支持输出匹配的偏移阶段与功率控制回路[6] Si PI芯片。 (图四) BGY284,四频式GSM功率放大器模块 现今的手机大多具备多频功能,且有愈来愈多的机种支持多模功能。这些功能需要在功率放大器、接收信道以及天线之间进行大量的切换与过滤处理。切换部份通常运用GaAs pHEMT或p-i-n二极管,未来可能会采用RF-MEMS。多任务滤波器的接收与传送各自独立、多任务滤波器的频率选择以及谐波过滤器等组件配合前端被动组件,一同置于通往天线的电路上。在多频功率放大模块之后,进一步整合的目标就是TX-FE模块。 (图五) BGY281,三频GSM TX-FEM
回复 verifone 2007-6-10 00:19
下一步就是在封装中加入收发器功能,建构完整的无线电模块。以低廉的成本在微细胞系统中整合所有不同技术,是一项艰巨的挑战。System on Silicon (SOS)整合可支持收发器功能,其中包括LNA在内。但接收端滤波器仍须置于芯片外部。很明显可看出功率放大器以及RF前端(front-end;FE)组件无法置于芯片内,因应系统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尽管运用单一技术支持所有功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必须运用复杂的制程技术以及许多光罩设计流程(进而降低组件良率),致使单一芯片的整合无法达到成本效益。整体而言,业者面临的挑战在于被动以及多重技术封装。在LTCC或有机发光基板上进行模块整合是较理想的选择。所有FE与功率放大器供货商皆采用这种策略。 朝向减少被动组件数量(先前被动组件整合)的关键方案就是PASSI技术。 (图六) PASSI(技术的切面图 这套系统包含145 pF/mm2电容与4%(3()的精准度,以及Q-factors系数超过50的电感。它亦可作为一套发展平台,用来整合p-i-n二极管组件、高密度电容以及未来的MEMS可变电阻与交换器。在相同基础下的另一项发展就是彻体波(Bulk Acoustic Wave;BAW)技术,能取代滤波器中的陶瓷组件以及SAW技术。BAW技术可采用许多方法,以下介绍其中一项。 (图七) ChipScalePackaged BAW过滤器的切面图 BAW领先SAW技术的长处在于效能(损耗、发热量等特性)、体积以及成本。尤其是在高于1 GHz的频率中,SAW技术需要采用次微米显影科技。SAW滤波器因本身的次微米结构,故在超过2 GHz的频率其损耗会迅速攀升,相较之下BAW技术可支持至少10 GHz [3]。大致而言,BAW滤波器无法整合至芯片,标准晶圆厂制程技术方面,由于在额外增加光罩制程以及良率的限制下,难以吸引业者将BAW技术整合至(Bi)CMOS制程。因此BAW滤波器可能会作成独立组件,以覆晶模式置于硅芯片或模块化基板上。 芯片内部模块与PI的整合让设计业者在进行系统分割时能获得最高的弹性,并针对特定系统在效能与成本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点。不仅在FE与PA之间的整合是如此,收发器功能与功率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是相同的状况。以下介绍Ultra Integration技术可能产生的结果。系统包含一组主动收发器IC,以覆晶模式连结在被动IC上,内含收发器功能所需要的电容(解耦合,RF)、电感以及电阻,所有组件再以覆晶模式装在HVQFN封装上。 (图八) 超高整合度的System In Package 这种组合(不含封装)可在模块基板上运用RF-sub-system模式,容纳功率放大器、控制回路、匹配组件、RF交换以及滤波器等功能(例如BAW)。在这种模式下,单一模块就能提供一套完整的RF系统解决方案。 微细胞产品市场存在一项非技术性的趋势,就是将所有RF功能交由外部组件负责,促使下一波「全系统解决方案」成为一种可接受的商业模式。上述的整合趋势将延续至基频以及功率管理。在全系统解决方案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所有功能是否须采用最高等级(best-in-class;BIC)的方案,倘若如此,是否单一厂商能供应或者有其它供应货源(second sourcing)能推出标准化接口,系统解决方案又将包含哪些元素?我们可合理假设若功能方案(例如GSM电话)发展成熟,代工业者将它视为一般组件(通讯管线)而不是带来竞争优势的方案,则全系统解决方案将出现大幅的成长。直到目前为止,认定系统分割是现今可行的模式,RF与基频功能之间有明确的界限。然而,若联机标准方面的新趋势成功发展(RF与数字组件整合至单一芯片)且在微细胞通讯领域成为可行方案,则RF整合可在TX-FEM类型产品上就不再继续演进,而不会发展至Full Radio Functions的模式。对于SIP整合而言,朝向全系统解决方案的整合模式里仅仅是代表在封装中嵌入不同的组件。
回复 verifone 2007-6-10 00:19
结论 RF系统分为频率低于2.4 GHz的微细胞应用,以及频率高于2.4 GHz的无线连结应用,采用高频率是为了满足更高数据传输率的需求。在较高的频率方面,主流CMOS技术将提供业界目前与未来所需的传输频宽。然而,但这种(RF)-CMOS与标准数字CMOS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落后一个技术世代。将数字与RF技术整合至单一芯片可能在技术上是次佳的方案,但却是无晶圆厂业者的最佳的设计哲学。垂直整合厂商可选择在多重芯片封装中嵌入多重技术,将功能加以区隔。 在微细胞领域,整合问题主要集中在众多的被动组件上,这类组件是多频、多重系统环境必备的要素。像是GaAs HBT等支持主动组件的制程以及支持被动组件整合的制程技术目前都已开始被采用(例如PASSI)或正着手研发当中。将数字与RF组件整合在单一芯片将发展为一种可行的技术。现今业者通常在天线在模块层级上完成设计后,才开始进行RF与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整合,因为这种模式能在最低的成本与最高的弹性下提供所需的多重技术整合,进而达到最佳的效能。收发器、功率管理以及基频功能运用SMD搭配封装IC技术融入于系统中。 整体而言,模块整合(Systems In Package)可能成为主流方案,因为它在低廉的成本下提供多重技术整合以及各种额外的特性,例如嵌入型天线(随插即用功能)。
回复 bc2top 2008-6-13 17:38
何以圖都不見了:o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0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1

    粉丝
  • 1

    好友
  • 0

    获赞
  • 9

    评论
  • 297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1-4 04:46 , Processed in 0.01761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