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5| |
鼠标坏了,我把它(罗技G304 ,两年前268元)拆了看看,结果发现本土品牌元器件占比约等于0(价值不到1%),可以说本土品牌崛起之路任重道远。
(这个鼠标做工还算精致,一共22颗螺丝、5个按键,后面有图)
下面是主要元器件:
1. 主控MCU和图像处理: 罗技HERO模块(瑞士) 1个 约7美元
2. dc-dc: ST TPS1340(意大利、法国) 2颗 约2美元
3. 鼠标侧蓝牙:Nordic nRF52810(挪威)1颗 约1.3美元
4. 电脑侧蓝牙:TI CC2544(美国) 1颗
5. 晶振: NSK taiwan津绽晶体(中国TAIWAN)2个
6. 左右键微动开关: OMRON欧姆龙 10M版(日本)2个
7. 功能键微动开关:OMRON欧姆龙 普通版(日本)2个
8. 指示灯微动开关:Kailh凯华电子(中国大陆)1个
9. 滚轮:TTC正牌科电(中国大陆) 1个
10. PCB和电阻、电容:pcb厚度约0.7mm,厂家未知
***************************************************************************************************************************
经常喝脉动,以为就是国产品牌啊,我后来才得知脉动是新西兰品牌。
偶尔喝的宝矿,我以为是天津本土品牌,结果是日本的。(靠,钱都让小日本挣走了)
国外品牌积极本土化,本土品牌名字外国化,这里面很苦涩,只有局内人知道。
我们常用的socket 动辄几万块,对不起,国内做不了,只能买日本的。
我们在不少领域都突破了低端恶性竞争的死循环,但是在更多的领域还没突破,深层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国外的对手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建立了门槛;二是后来者烧钱搞研发很容易入不敷出,往往会在盈利前破产。我们错过了一个时代,不能从0开始跟着消费者成长,所以要突破代价很大。(客观上很合理,凭什么别人200年的积累我们说破就破?)
京东方就是一个例子(这种情况,坚持长期高投入,才能突破)。
国家的战略就是把钱投在急需解决的方面;一个公司的战略就是如何节约有限的资源,把它投入到能改变公司命运(根本市场地位)的产品上;对一个人而言,就是节约精力,把它们投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最关键的点上。(比如我,就是锻炼好身体、积累技术,别的都是虚无的)
关于本土品牌,我不期望能替代全世界,但至少骨头得是自己的。
******************************************************************************************************************************
ps: 我认为“本土生产”和“本土品牌”的差异还是巨大的。(大概就是“Made in China”和“Design by Chinese”的区别吧。)
******************************************************************************************************************************
我用deepseek评估了一下刚才那个鼠标主要原器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