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but_wolf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analog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维度问题

热度 1已有 57 次阅读| 2024-6-28 21:46 |系统分类:芯片设计

    之前的总结,傅里叶变换和对应的Z变换,分析零极点时,发现零极点可以不在jw轴和单位圆上,这是几何分析时用高维度的

零极点分析低维度幅度和相位变化的应用。

    这么看来,升维分析问题,总是能带来直观性和方便性,但同时也会遇到概念上的困惑,需要突破原有认知。

    在生活中,我常遇到的问题是,明明一天的时间都排的很合理,但总有事情没有做完;工作中,明明所做的电路每一个我都有能力做好,但是却没时间都完成;在描述一个思考结果的时候,有时会觉得没法用语言直观描述。

    我生活在三维空间,并伴随在时间中活动。如果我觉得在当前活动模式下,自己已经达到极限了,那怎样才能做更多事,发挥更多作用呢?

    不要自卑,直面问题并解决。

    我遇到的问题,无数人都会遇到,那就是时空的限制,时间上一天24小时,精力旺盛的时间不会超过8h;空间上我只能存在于小区、公司或其他场所中的一个,不可能同时存在。另外就是脑力和体力的限制,以至于我不能完成超过瞬间脑力和体力的事情。(这些是时空限制的一部分)从古至今,那些高手是怎样思考和解决时空限制问题的呢?

    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考虑的都是我如何做到极限。但是我忽略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生活在人类社会。脱离社会,我甚至不算一个“人”。那么能否利用社会,或者利用其他人,达成更大的目标呢?往狭隘了想,我可以把完不成的工作交给下一代,等我不行的时候,告诉儿子,你老爹有一个巨nb的目标,已经完成了万分之一了,剩下的就看你的了。 可是我完全没必要等到那一天,因为在我们这代人中,也能找到很多合作者,在这代就能完成。没错,这个主题就是“合作”,一个人没那么强大,但是一个组织,一个社会就能完成指数级难度的工作。

    前面写了几篇博文,对世界的一些规律有一定的摸索,今天来思考一下超出个人能力时的工作方法——合作。

    我们的祖先,那些住在潮湿山洞里的猿人,他们很难想象,后代可以建造大规模的城市,并制造出一堆又一堆方便的工具。现代人的脑力比5000年前强多少?恐怕大脑的遗传变异来不及有很大的改进。整个的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有如今的璀璨,那是每一代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工作,并互相合作的结果。把目光抽离出地球,来到太阳系,从太阳系的远端——比如冥王星那里看地球,看地球过往10万年历史,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爆炸式发展”,地球人每每遇到机遇,都会来一波指数型的爆发式进步。“指数型”进步意味着30年后,我们看现在,就如同现在看1994年。

    对前人的继承和与当代人的合作,是我们能继续滚雪球的原因。把个人完不成的事情,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继而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共享和协作,那就没什么难度了。从这个意义上,能与更多的人一起沟通、交流和工作的人,才会价值最大化。当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是辩证的,必须有优质的个体,才会有强有力的整体,然而如果过分强调个体,那事情容易泡汤;过分强调整体,那没有中坚力量,整体也会垮掉。

    最近我深有感触,自从不是单打独斗以后,我发现我和我的同事加起来的工作量并没有我以前多,但是工作却完成得很好。得益于脑力水平加倍,相当于我以前有比较大的混乱,有时候脑子不够用,经常跑错仿真或忘记一些已经完成的仿真项。另外两个人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很容易头脑风暴,瞬间完成debug。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接送孩子放学上,我的岳父岳母时不时来帮助我们,让我们一下轻松了不少。对我岳父来说,他每周接一到两次小孩,其余时间我和我爱人交替接送,这样每个人一周只有1~2天需要受到影响,如果这个工作交给同一个人,那必是繁重的。在轻松的生活和工作氛围中,做事的效率和质量都非常高。

    尊重一起共事的人,无私分享思考成果,带给别人好处,这是我能想到的好的合作方式。如果同时与数百人合作,那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原则了,我想人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优化组织结构,如何最大限度激发每个组织中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这个命题好像比具体的技术问题更为关键。

    

1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1

    周排名
  • 1

    月排名
  • 2

    总排名
  • 35

    关注
  • 356

    粉丝
  • 108

    好友
  • 961

    获赞
  • 253

    评论
  • 973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7-1 05:00 , Processed in 0.04464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