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7| ||
个人总结:
集中所有能得到的能量,在短期内全部用于某一件事,就会形成突破。
最近做一个sdm adc的项目,adc的性能不行,我们找了几个专家来请教,确认问题的方向后集中了2.5个设计人员,2个layout人员(平时就一个设计人员,没有专门的layout),细分模块来逐个优化,大概用了一个半月性能就提升起来了。
做项目时,遇到瓶颈的时候寻求外部帮助很重要;
对个人而言,短期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比每天的不同时间做不同的事,效率高很多;
我中学的时候去参加跳高比赛,连跳了三次都没越过1.2m的线,但有的人奋力一跳就越过去了,别人所花费的能量其实是小于我的。(这其实意味着,多次的失败尝试不如一次成功经历)
这个世界,在运行的时候就是存在很多需要越过阈值才能继续向前的机制;
古代战争中,如果没有突破对方阵型,就会陷入苦战;
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深谙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这个世界不喜欢一潭死水式的平淡尝试,而喜欢波浪式的有高潮和低谷的做事节奏。
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能量在主宰,能量不能跃迁,就没办法再进一步,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都是如此,我们人类也不例外。
(意味着如果不能完成能量跃迁,会退回初始状态,完成跃迁后,可以保持跃迁后的状态
同时意味着能量状态不是连续的,而是台阶式的)
人的呼吸、心跳,地球的昼夜交替、四季更迭,以及因此带来的气温、降雨、季风的变化,都是周期性波动的,除了基本的波动,世界还是发展的,比如人会长大、变老,树木会长大、枯萎,社会在进步或者衰退,但是整体向上的(直到死亡),波动性和离散性只是观测角度不同,比如人的呼吸,在别人看来你是3~5s喘一下气,是离散的,但你自己会体会,3~5s内你并不是突然开始喘气,而是体内去逐渐传递和代谢氧气和二氧化碳,逐渐完成肺的舒张和收缩。
发展性和波动性叠加,会出现复杂的发展趋势,螺旋式的发展。
所谓的突破,就是跨越螺旋式的过程,它的波动+发展时,依然被你的能量击穿和跨越。为啥突破之后,就能保持住这个状态?突破之后你进入到那个状态,从里面往外看和从外往里看不一样,里面与很多细节和信息,被掌握之后,它不再是一个每次都要跨越的“坎”了,因为你知道里面是咋回事了,也知道看不到的关键小台阶在哪里,一步一步就上去了。
从这个分析来看,“信息”的维度相当高,可能超出了所有物理结构,因为掌握信息,就可以跨越外表的离散型和第一次突破所需的能量需求。物理层面的重新跃迁还是需要能量的,但是人的知行层面,并不是如此,重新设计一个adc,如果你做过,那就很容易,第一次做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浪费在摸索和搭建上,相当于楞上,第二次第三次就可以借助信息(一种清晰的认知)来完成。还有个悖论,就是第一次必须自己做,如果是别人做的,即使把设计文件交给你,你依然不能完全理解这其中的要害(可以部分理解)。
人有没有可能从零搭建一个生命系统?可以,但是会很不鲁棒(地球生命是几十亿年适应、进化的结果)。同理,如果你不经历一个项目,能否通过设计资料、设计文件,从零搭建一个类似的系统? 我认为可以,但是会出很多问题,因为从零到一的过程,有无数的细节,特别是复杂系统,里面的参数关联、工作模式会很复杂,不亲身经历,难以描述。
或者我们在学习一项运动的过程,一定是学习基础动作,然后再有复杂的操作,如果跨越基础,直接来讲攻防策略和战术配合,你可能会理解,能听懂,但永远无法实操。如果不是从零长大,就不能掌握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信息,故而没办法践行。这里有一个结论:想要掌握一个技能,就必须自己去做(不能只是看)。
反思:
我平时习惯看一些专栏和感兴趣的技术书籍,不限于芯片设计,但是这些年感觉没什么积累,为啥呢? 问题就出在我是平淡的尝试,每次把球抛出1米高,等它落下来继续抛,其实应该不等球落下来再继续击打它,这样就会更高。
了解十种技术不如精通一种。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我必须让自己变成一种精华,在周围环境中是一种高级的存在,而不是和环境没区别,那同死的状态无异。
生命就是一种逆熵,不断的逆熵的过程。哪天你不能够逆熵了,那你快完了。
方法论:
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在以后得工作、生活中做出最佳的突破策略呢?
向能联系到的所有外界寻求帮助;
集中外部和个人的几乎全部能量去做这一件事;(只专注一件事)
及时反馈,有正向和反向结果时积极反馈;
积极沟通和思考,不断根据现状改变做事计划;
定期总结,不断强化正确认知,重复说出事实真相,避免走偏。
感悟: 生命所以可逆熵,是因为它的反馈系统,生命是有感知能力的,这是反馈系统的前提。非生命不能逆熵。
(意味着及时反馈是突破的方法论,而集中力量是总原则。)
ps1: 乍一看世界是连续的,然而世界是离散的、阶跃的。
ps2:不要小看思维实验,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论,通过龟兔赛跑这个简单事情,证明了世界的非连续性。
orientview: 什么sdm?连续时间还是离散时间的?
hebut_wolf: 混合型的,前级ct后级dt
orientview: 这么高端?为啥要这么混合?
qqlpp: 2.5个设计人员
hebut_wolf: 我的理解:ct为了降低对前级buffer的要求,dt为了实现更准确的ntf(比如更准确的no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