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OTG的由来与发展——
自1996年USB1.0规范以后,USB-IF(Universal Serial Bus Implementers Forums)又陆续公布了USB1.0 、USB2.0和 USB OTG等几个规范,其中USB2.0的传输带宽达到480Mbps,而USB OTG更使USB装置摆脱了原来主从架构的限制,实现了端对端的传输模式,随着USB规范的不断完善,USB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拓展。USB诞生的初衷是简化电脑和其外设的连接,最早是用在键盘和鼠标上,而现在,USB的应用已经从PC外设跨越到了消费电子产品和
通信电子产品领域,最显著的应用是在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上。目前,USB低功耗、便于连接和高速传输的特性已经使它成为一个可方便应用的架构,它与其他技术结合 便诞生出新的应用。如在移动存储领域,USB与闪存结合,创造性催生了目前广为流行的移动存储设备-U盘。
USB OTG是USB On-The-Go的缩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技术,2001年12月18日由USB Implementers Forum公布,主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联接,进行数据交换。特别是PDA、移动电话、消费类设备。改变如数码照相机、摄象机、打印机等设备间多种不同制式连接器,多达7种制式的存储卡间数据交换的不便。USB技术的发展,使得PC和周边设备能够通过简单方式、适度的制造成本将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上述我们提到应用,都可以通过USB总线,作为PC的周边,在PC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但这种方便的交换方式,一旦离开了PC,各设备间无法利用USB口进行操作,因为没有一个设备能够充当PC一样的Host。On-The-Go,即OTG技术就是实现在没有Host的情况下,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送。例如数码相机直接连接到打印机上,通过OTG技术,连接两台设备见的USB口,将拍出的相片立即打印出来;也可以将数码照相机中的数据,通过OTG发送到USB接口的移动硬盘上,野外操作就没有必要携带价格昂贵的存储卡,或者背一个便携电脑。
“In-stat/MDR于今年2月的统计资料也显示,未来几年USB2.0 OTG接口的周边设备将从2002年的11万台增长至2007年的1.68亿台,增长1527倍。可以看出,随着外围设备的多样化与高速传输的需求,USB 2.0 OTG的后续发展态势十分乐观。” 从业界应用来看,目前高通公司(Qualcomm Inc.)已经宣布将在其最新的3G手机基带套片中采用该USB OTG。索尼电子(Sony Electronics)也宣布会选用飞利浦的USB OTG芯片为其最新的便携式设备提供USB OTG连接性。索尼CLIE是业内第一个具备USB OTG功能的便携式产品,可以与其它USB设备实现点对点通讯。可以预见,USB OTG会成为未来电子产品的基本配置功能。
详细介绍OTG设计原理——
随着PDA、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打印机等消费类产品的普及,用于这些设备与电脑,或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IEEE1394和USB是用于此类传输的两个主要标准。这两个标准都提供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都可以向外提供
电源,也都支持多个设备的连接。其中IEE1394支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但相对比较复杂、价格较高,主要用于需要高速通信的AV产品;而最初的USB标准主要面向低速数据传输的应用,其中USB1.1支持1.5Mbps和12Mbps的传输速率,被广泛用于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PC机外设,如:键盘、鼠标等。USB2.0标准的推出使USB的传输速度达到480Mbps。而USB OTG技术的推出则可实现没有主机时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数码相机可以直接与打印机连接并打印照片,从而拓展了USB技术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