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工厂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物流机器人灵活转弯,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器件编码器。它能够实时测量旋转角度,确保动作精准可靠,长期以来光电编码器一直是精密控制的主流方案,但随着工业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及多样,它的痛点就逐渐暴露出来,而磁编码器正凭借更优异的特性成为了新选择。
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是内部有一个带细密刻度的码盘,光源照射码盘,另一侧的探测器通过接收光线的通断来计算旋转角度,这种方式看似精确,却在工业环境中应用中有主要有四大痛点。
光电编码器的组成元件有光源、码盘、探测器,它们特别怕污染,车间里的粉尘、焊接时的焊渣,机器润滑的油污,或者只是薄薄一层附着在码盘上,都会挡住光线,导致信号错乱。
光电编码器的内部零件很脆弱:码盘薄如纸片,光源和探测器的位置要求完全对齐。一旦遇到振动的情况,比如机械臂突然高速启停、机器狗走路颠簸,容易有移位的情况发生,导致光路偏移。光电编码器就会出现脉冲丢失,角度位置反馈不准确,机器人关节自然会控制有偏差。
装光电编码器必须让光源、码盘、探测器完全对齐,如果轴心偏移 0.1毫米以上,精度就会受到影响,对安装工人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必要时还得用精密工具调整,不仅费时间,人工成本也高。更麻烦的是,机器运行中一旦受震移位,又得重新校准,维护起来又费钱又费工。
光电编码器靠数码盘格子算角度,转速太快时,探测器会跟不上节奏,比如当机器人关节转速超过10万转每分钟,光电编码器就会出现信号延迟甚至丢信号,就像人眼看快速转动的风扇,只能看到模糊的残影,无法准确判断叶片位置,机器人自然没法精准控制动作。
磁编码器的工作原理是用磁场变化来测量,它通过一个小小的磁环和磁传感器,感知磁场的变化来计算角度,就像 “用指南针感知方向”,既不怕脏也不怕震,还特别好安装,解决了光电编码器的以下四大痛点:
磁编码器没有精密的光路,磁环和传感器不怕油污、粉尘,哪怕在焊接车间、机床加工等这种脏污的环境里,也能够稳定工作。例如昆泰芯高速磁编码器,在粉尘环境中连续工作 24 小时,精度漂移依然控制在 0.005角度范围以内,完全不受污染影响,不用频繁清洁,机器设备一如既往稳定运行。
磁编码器的结构很坚固,磁环耐摔耐撞,传感器体积小且固定牢固,哪怕受到 20g 的冲击力,也不会出现 “信号丢失”,在高速运转的机械手臂或者户外颠簸的机器狗,依旧能精准测量角度,不会因为震动导致动作偏差。
磁编码器不用严格对齐,可支持 “离轴安装”,也就是说,磁环和传感器哪怕轴心偏移15毫米,也能正常工作,还自带 “自校准功能”,安装时不用反复调整位置,可减少30%以上的工时。类似 “用手机拍照不用精准对焦”,可轻松安装到位,后期在维护也不需要频繁校准,从而减少成本。
磁编码器的 “信号处理速度” 特别快:采样率能达到200万次每秒,延迟低至0.5微秒,支持最高18万转每分钟的转速,是光电编码器的1.8倍。哪怕机器人关节转得再快,它也能像 “高速摄像机” 一样,实时捕捉角度变化,不会出现延迟或丢信号,确保机器人动作又快又准。
昆泰芯高速磁编码器、传统光电编码器、普通磁编码器的差距:
对比项目 | 昆泰芯高速磁编码器 | 传统光电编码器 | 普通磁编码器 |
24 小时精度漂移 | ≤0.005° | ≤0.003° | ≥0.05° |
最大耐受转速 | 18万转/分钟 | 10万转/分钟 | 6万转/分钟 |
抗冲击能力 | 20g 冲击无失步 | 10g 冲击开始丢脉冲 | 15g 冲击误差增大 |
装配工时 | 减少 30%(自校准) | 长(需精密对齐) | 中等 |
年故障率 | <0.3% | >2% | >1% |
从数据能明显看出:昆泰芯高速磁编码器不仅在精度、转速上超越了光电编码器,更在抗污染、抗震动、安装维护上有明显优势,普通磁编码器也难以企及。
如今,随着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复杂场景,从满是油污的汽车车间,到需要高速动作的电子装配线,再到户外作业的移动机器人,光电编码器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磁编码器凭借不怕脏、抗震动、好安装、高速响应的等优势,逐渐成为新的方案选择,用磁编码器替换光电编码器,已经成为提升机器人性能的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