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_zoker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181148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日常记录之二级效应

已有 53 次阅读| 2025-7-19 11:44 |系统分类:芯片设计

 1>STI效应

     STI(shallow Trenth Isolation)压力效应是指浅沟槽隔离压力效应,在先进CMOS工艺制程中,常见的方式是用STI来做有源器件的隔离,形成绝缘侧壁。STI是利用高度各向异性反应离子刻蚀,在表面切出英特垂直的凹槽,该凹槽的侧壁会被氧化,然后淀积多晶硅填满凹槽,浅槽在产生的过程中,对MOS器件的距离不同而产生的压力也应不同,导致器件性能的不同。

      STI效应在版图上表现为SA和SB,SA和SB的值表示为器件栅极到有源区边界的距离。STI效应主要体现在MOS器件阈值电压Vth和电子迁移率Ueff上,MOS管的阈值电压Vth随SA(SB)增大而变得稳定,NMOS的电子迁移率Ueff随SA(SB)增大而增大,PMOS的电子迁移率Ueff随SA(SB)增大而减小。


2>WPE效应

    WPE(Well Proximity Effect)效应是指在离子注入制造工艺时,离子从掩膜版边沿扩散,在阱边缘附近的表面浓度较大,随着距离掩膜版的距离越远,整个阱的掺杂浓度不均匀。

    WPE效应在版图上表现为SC,SC的距离表示为器件栅极到阱边界的距离。由于WPE效应会造成阱掺杂浓度的不均匀,这会影响到MOS管阈值电压Vth以及电子迁移率Ueff。MOS管的阈值电压Vth随SC增大而减小,MOS管的Ueff随SC增大而增大。

阱领近.PNG


点赞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1

    周排名
  • 4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11

    关注
  • 0

    粉丝
  • 1

    好友
  • 1

    获赞
  • 0

    评论
  • 18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7-19 22:55 , Processed in 0.01433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