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比创达EMC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18073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为什么220V的电有时“电不死人”?

已有 148 次阅读| 2025-5-24 15:57 |系统分类:芯片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220V的电很危险,能电死人”的说法。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有些人可能在触电后仅感到轻微的刺痛,甚至毫发无损,而有些人却可能因触电而导致严重伤害或致命后果。这种差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物理和生理机制。本文将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GB/T 13870.1-2022,从电击时间和电流大小、人体电阻的差异以及电流估算模型三个方面,详细解释这一现象。

 

 

 

一、电击时间和电流大小是决定伤害的关键

 

IEC 60479-1-2018标准中,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电击时间和电流大小。电压本身并不是直接决定伤害程度的唯一因素,因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受到人体电阻的影响。

 

1. 电流大小与伤害程度的关系

根据IEC 60479-1-2018,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档次: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档次-1.png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档次-2.png



感知电流:小于约5mA的电流,人体只会感到轻微的刺痛,不会造成伤害。

肌肉收缩电流:会引起肌肉不自主收缩,可能导致跌倒或二次伤害。

致命电流:可能引起心室颤动(VF),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2. 电击时间的影响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还与电击时间密切相关。例如,持续时间较长的电流(如几秒到几十秒)即使电流较小(如50mA),也可能引发致命的心室颤动。相反,较大的电流(如数百mA)如果仅持续几毫秒,可能只会造成局部组织的烧伤,而不会危及生命。

 

电击时间与电流大小对应伤害档次图  


2对应伤害档次图.png

 

二、人体电阻的差异与触电部位的影响

 

人体不同部位的电阻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导致触电后果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人体电阻主要由皮肤电阻、体内电阻和接触电阻三部分组成。

 

1. 人体电阻的分布

人体电阻的分布因部位而异。例如:

皮肤电阻:干燥的皮肤电阻较高(约1000Ω至10000Ω),湿润或出汗时电阻显著降低(约100Ω至1000Ω)。

体内电阻:人体内部组织的电阻较低(约50Ω至300Ω),例如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电阻较低。

接触电阻:触电点的电阻取决于皮肤的湿润程度和接触面积。

 

人体电阻分布图  


3人体电阻分布图.png


 

2. 触电部位与伤害的关系

触电部位的不同会导致电流路径的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的伤害。例如:

手部触电:电流可能通过心脏或神经系统,导致严重后果。

足部触电:电流可能通过腿部肌肉,导致肌肉痉挛或跌倒。

其他部位触电:例如背部触电,电流可能通过脊柱或内脏,造成不同的伤害。

 

 

 

三、电流估算模型与接触情况阻值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电流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电流估算模型。该模型包括电源电压、人体电阻和电流路径三个部分。

估算模型电路图  


4估算模型电路图.png


人体电阻示例

根据IEC 60479-1-2018,人体电阻的典型值如下:


5人体电阻的典型值如下.png


通过这些电阻值,我们可以估算不同触电情况下的电流大小。

 

 

 

四、总结与建议

 

220V的电是否致命,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电击时间、电流大小、人体电阻以及触电部位。根据IEC 60479-1-2018的标准,只有当电流超过一定阈值(如50mA)且持续时间足够长时,才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降低触电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使用安全电压:在高风险环境中使用低于36V的安全电压。

2. 安装漏电保护器:及时切断漏电电流,避免长时间触电。

3. 保持干燥: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减少皮肤电阻降低的风险。

4. 正确接地:确保电气设备有良好的接地保护,减少触电危险。

 

通过科学的理解和合理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触电风险,确保用电安全。

 

结尾可以附上DC触电的模型


6DC触电的模型-1.png

 7DC触电的模型-2.png





点赞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6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1

    粉丝
  • 0

    好友
  • 2

    获赞
  • 0

    评论
  • 33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5-26 12:40 , Processed in 0.01615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