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技巧
1:对于PAD,VDD尽量靠上方便某些数字电路的直接连接;
2:Create Multiple Path:
contact:Begin offset:OD起始边缘到最近的CO的间距;
End offset:OD末端边缘到最近的CO的间距;
separation:co边缘到OD的间距;
3:电路中有较大电流时,为了通过EMIR,尽量避免该线与Guardring的直接连接;
4:Stretch Handle和via shape:打开后可以直接调节mos管上通孔和m1,不能在敏感区域使用.由于EM问题,22nm及以下不得使用;
5:EMIR未通过,除了加粗金属线外,可以参考Design Rule,使用短金属效应消除EM;考虑通流能力,需要将芯片的最高温情况考虑,一般考虑
shrink需要*0.9,再额外*温度对通流衰减的影响;
6:calibredrv可以对gds进行查看,在layer栏,可以load calibre.drc使mask layer name显示(lvl的话需要在mapping栏load layermap);
7:可以通过Windows->Assistants->Wire Assistant设置线宽、间距、最小通孔数量;
Path/PathSeg的时候按空格可以选层跳线;
shift+ctrl+X同时绘制多条线;
ctrl+S对选中的线进行一段蛇形线调整;
Y在FIB阶段非常方便;
8:c和h的Synchronous Copy可以使 被复制的group 进行统一走线调整;
make cell对于需要重复出现的器件等,array展开相当方便;
9:Align使用user Spacing很方便调整间距;
10:Selection Option将Mode改成Partial,Via Stack等全勾上,可以拖拉通孔和mosaic边缘调整数量
小知识
1:高频信号线,mos管的开启时间较长,功耗偏高,电地需要强连接;
高频线也不代表线越细越好,最好比对寄生电容电阻的影响大小后确认线宽;
2:Create PR boundry:(pr指 place and route)导出lef时边界定位;
3:电路中存在连续的buffer,为的是间位放置以不断驱动信号,亦可减小天线比例;
4:不得使用poly进行走线,方阻过大;
不得使用单M1走电地,M1较于Mx偏薄,方阻大;
Mu/Mz等TM厚度有区别,走电地时阻值有区别;
5: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保持较粗的线的pitch一致;
6:空间越小,WPE影响越大;
NWELL亦称作N岛,因此为了避免可能的工艺偏差,小NWELL尽可能地扩大面积;
尽可能地将同电位PMOS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NWELL,同时保证敏感区域处在偏中间的位置,这样可以完全杜绝WPE对敏感器件的影响;
7:可以的话每个IP外围的两圈Guardring多叠几层金属(心安?),每个IP的最外围Guardring都尽可能不要贴着prboundry,保留一定的间距,避
免后端添加器件时出现DRC问题;
8:BJT的噪声很大,与附近的mos管需要尽可能地保持16u及以上的间距(cap之类的除外),注意PP与NP,避免LUP;
9:对延时有高要求的的电路,电地的布局,与衬底或下层金属的寄生电容会对高精延时有很大的影响;
10:cascode电流镜,理论上靠近电地的共源管是主管。
按照一本书上说的,主管合并放中间,共栅管分别放主管两边,因为共栅管的存在,主管产生的电流的误差会大幅减小,所以可以视
作一层dummy,之后可以按需添加dummy。
由此绘制的版图是长方形,poly方向和长平行,S/D和宽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