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jsingor的个人空间 https://blog.eetop.cn/dhjsingor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日志

集成电路发展简史集成电路发展简史

已有 1744 次阅读| 2007-8-24 15:13 |个人分类:美文共赏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集成电路发展简史
1——1.1
世界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1947年:贝尔实验室肖克莱等人发明了晶体管,这是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第一个里程碑;
  1950年:结型晶体管诞生;
  1950年: R Ohl肖特莱发明了离子注入工艺;
  1951年:场效应晶体管发明;
  1956年:C S Fuller发明了扩散工艺;
  1958年:仙童公司Robert Noyce与德仪公司基尔比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开创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
  1960年:H H LoorE Castellani发明了光刻工艺;

  1962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MOS场效应晶体管;
  1963年:F.M.WanlassC.T.Sah首次提出CMOS技术,今天,95%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艺;
  1964年:Intel摩尔提出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
  1966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并研制出第一块门阵列(50门);
  1967年: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成立,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
  1971年:Intel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
  1971年: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Intel公司推出,采用的是MOS工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
  1974年:RCA公司推出第一个CMOS微处理器1802
  1976年:16kb DRAM4kb SRAM问世;
  1978年: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诞生,不足0.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时代的来临;
  1979年:Intel推出5MHz 8088微处理器,之后,IBM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
  1981年:256kb DRAM64kb CMOS SRAM问世;
  1984年:日本宣布推出1Mb DRAM256kb SRAM
  1985年:80386微处理器问世,20MHz
  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阶段;
  1989年:1Mb DRAM进入市场;
  1989年:486微处理器推出,25MHz1μm工艺,后来50MHz芯片采用0.8μm工艺;
  1992年:64M位随机存储器问世;
  1993年:66MHz奔腾处理器推出,采用0.6μm工艺;
  1995:Pentium Pro, 133MHz,采用0.6-0.35μm工艺;
  1997年:300MHz奔腾问世,采用0.25μm工艺;
  1999年:奔腾问世,450MHz,采用0.25μm工艺,后采用0.18μm工艺;
  2000: 1Gb RAM投放市场;
  2000年:奔腾4问世,1.5GHz,采用0.18μm工艺;
  2001年:Intel宣布2001年下半年采用0.13μm工艺。

  1——1.2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六十年代,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65-1978年: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以开发逻辑电路为主要产品,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
  1978-1990年:主要引进美国二手设备,改善集成电路装备水平,在治散治乱的同时,以消费类整机作为配套重点,较好地解决了彩电集成电路的国产化;
  1990-2000年:以908工程、909工程为重点,以CAD为突破口,抓好科技攻关和北方科研开发基地的建设,为信息产业服务,集成电路行业取得了新的发展。




1——2 
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1——2.1
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90
年代 asicULSI和巨大规模集成GSI等代表更高技术水平的IC不断涌现,并成为IC应用的主流产品。1 G DRAM (集成度2.2?109,芯片面积700mm2,特征尺寸0.18μm,晶片直径200mm) 2000年开始商业化生产,2004年达到生产顶峰。集成电路的规模不断提高,cpu(P4)己超过4000万晶体管,DRAM已达Gb规模。集成电路的速度不断提高,采用0.13μm CMOS工艺实现的CPU主时钟已超过2GHz,实现的超高速数字电路速率已超过10Gb/s,射频电路的最高工作频率已超过6GHz。由于集成电路器件制造能力按每3年翻两番,即每年58%的速度提升,而电路设计能力每年只以21%的速度提升,电路设计能力明显落后于器件制造能力,且其鸿沟(gap)呈现越来越变宽的趋势。工艺线建设投资费用越来越高。目前一条8英寸0.35μm工艺线的投资约20亿美元,但在几年内一条12英寸009μm工艺线的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如此巨额投资已非单独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发展中国家所能单独负担的。21世纪集成电路复杂度不断增加,系统芯片或称芯片系统SoC (System-on-Chip)成为开发目标、纳米器件与电路等领域的研究已展开。英特尔曾于200311月底展示了首个能工作的65纳米制程的硅片,Intel2004 8月宣布,他们已经采用65纳米,生产出了70MbitSRAM。并计划于2005年正式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使用65纳米制程生产的芯片中门电路的数目是90纳米制程的1/3SRAM(静态存储器)将用于高速的存储设备,处理器中非常重要的缓存就是采用SRAMIntel


点赞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 关注TA
  • 加好友
  • 联系TA
  • 0

    周排名
  • 0

    月排名
  • 0

    总排名
  • 0

    关注
  • 1

    粉丝
  • 0

    好友
  • 0

    获赞
  • 4

    评论
  • 182

    访问数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5-19 12:02 , Processed in 0.03466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返回顶部